尜尜枣

别名嘎嘎枣、葫芦枣、呷呷枣,分布于北京。果实小,长葫芦形尜尜枣,极似儿童玩儿的尜尜,两头小,中间大,故称作尜尜枣。北京各地均有零星栽植,近年门头沟区龙泉雾、军庄,昌平区十三陵,怀柔区桥梓和顺义区等地有较大发展。
- 中文名称 尜尜枣
- 拉丁学名 Zizyphus jujube
- 别称 嘎嘎枣、葫芦枣、呷呷枣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概述

尜尜(音:ga ga)枣的一大特色是模样有特点,两头小,中间大,极似儿童玩儿的尜尜,也因此得名;二是甜脆可口,且果皮光滑,皮薄肉厚,还被推荐为奥运会果品;三自然是营养丰富啦,《诗经》记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汉代铜镜上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看来古人对枣的营养及医疗价值早就有概述。
原产地
桥梓镇山场面积广大,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枣生长,历史上就是北京周边最盛产枣类的一块风水宝地。
尜尜枣是北京本地枣,也是镇上的传统果品,明朝时曾作为贡品出现在皇宫院内。但是没过多久,尜尜枣就迅速减产,一度濒临灭绝。如今,尜尜枣在桥梓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采摘面积达到两万亩。品种包括尜尜枣在内有冬枣、金丝枣等100多个品种,但仍以尜尜枣为主。
品种特征

尜尜枣树冠呈自然圆头形,树姿直立,干性较强,树势弱,树体小。主干灰褐色,皮部纵横裂,裂纹少而浅,易剥落。枣头枝灰褐色,年生长量25--65厘米,节间 略直,皮孔灰褐色,小而多。枣股灰黑色,圆锥形。通常抽生枣吊1-6个,吊长10-l6厘米,着果较多部位3-6 节。花量较多,每一花序有单花1-9朵。枣吊有叶9-l2片,叶片小而厚,纺锤形,长3.3-5.5厘米,宽1.4-2.3 厘米,先端锐尖,叶缘钝齿,基部偏圆形,绿色,叶柄长0.3-0.6厘米。
药理作用
尜尜枣作为中药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女脏躁等证的治疗。药理研究发现,大枣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大枣多糖、黄酮类、皂苷类、三萜类、生物碱类、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等,对人体有多种保健治病功效。
采枣时段
9月上中旬是尜尜枣采摘的最佳时段。尜尜枣过后,冬枣将采摘的乐趣一直延续到10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