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小腿长

2022-07-11 02:56:27 百科资料

小腿长(leg length,M56 /lower leg length ):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垂直距离 。

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等于胫骨点高减去内踝高 。

大腿长是股骨长,股骨是人体最粗最长的长骨 。小腿有两长骨,即胫骨和腓骨,通常小腿长指胫骨长 ,也有文献指腓骨长 。国人股骨长于胫骨7-10cm,只有胫骨长加上足高后(即胫骨点高),才能接近或超过股骨的长度 。而人类的(胫骨长/股骨长)×100平均只有80多 。

研究发现股骨和胫骨的长度是预测身高的最佳参量。因此,以股骨和胫骨的长度作为自变量,可建立诸如身高等尺寸的最佳模型 。

运动实践已证明,小腿相对较长有利于运动,(小腿长A/身高)×100指数、(小腿长A/下肢长B)×100指数、[(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指数在田径运动的径赛和跨跃项目的选材上较为重要 。

Crural指数=(胫骨长/股骨长)×100,指数高的人更适于参加跳的运动,几乎所有跳跃的动物都有非常高的Crural指数 ,如跳兔、袋鼠、跳鼠等 。

  • 中文名称 小腿长
  • 外文名称 leg length,M56/lower leg length
  • 相关概念 胫骨点高,大腿长,全腿长(腿长)
  • Crural指数 (胫骨长/股骨长)×100

定义

  小腿有两长骨,即胫骨和腓骨,通常小腿长指胫骨长 ,也有文献指腓骨长 。

  GB/T 3975-1983《人体测量术语》 、GB/T 5703-1985《人体测量方法》 、GB/T 5703-1999《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中,小腿长定义为"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直线距离"。

  GB/T 5703-2010《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中,小腿长定义为"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垂直距离"。

  如图所示,胫腓骨影像,其中轴线并非完全垂直于地面 。因此,垂直距离略小于直线距离。

活体测量

  活体测量可以进行大样本量的研究,但受软组织厚度和体表标志不确定等因素影响,试验结果相较于骨骼标本测量不够精确 。

胫侧(内侧)

  (1)胫骨点高

  ①胫骨点/胫骨上点(tibiale,ti):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上最高的一点。令被测者弯曲膝部,在膝部髌韧带的内侧,探得股胫两骨之间的凹窝,再以手指触摸胫骨内侧髁上缘,则很易确定此测点 。

  胫骨点高(tibial height,M15):胫骨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人体测高仪测量 。

  ②使用仪器:带滑动触角的钢板直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站立、左腿抬起、屈膝将脚踩于凳上,全脚掌贴于凳面,小腿与凳面垂直。钢板尺垂直立于测量腿内侧凳面上,测量者蹲于测量腿的右侧,测量左胫骨内侧髁上缘(即膝关节内侧关节缝)至凳面的垂直距离。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胫骨内上髁上缘点要正确。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外侧,自受试者髌腱内侧沿膝关节缝向内侧触摸,即可摸准测量点。

  小腿要与地面垂直,钢板尺要与胫骨平行。

  (2)内踝高

  ①内踝点/内踝下点(sphyrion,sph):胫骨内踝尖端最向下方的一点 。

  踝骨内侧(胫侧)的最远端,而不是解剖位置的最内侧点 。

  内踝高(height of foot,M16):内踝下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直脚规测量。

  ②受试者取立姿,测量者采取下蹲姿势,将直脚规置于受试者右脚内踝一侧,移动尺框,使活动量脚端点与内踝点相接触,测量从内踝点至地面的垂距 。

  (3)小腿长(胫骨长)

  小腿长(胫骨长)是从胫骨点(ti)至内踝点(sph)的垂直距离 ;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等于胫骨点高减去内踝高

腓侧(外侧)

  (1)腓骨头高

  腓骨头点(caput fibulae point(简称cf)):腓骨头向外最突出的点 。

  腓骨头高(caput fibulae height):腓骨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人体测高仪测量 。

  (2)外踝高

  外踝点(malleolus fibulae point(简称mf)):腓骨外踝的下端点 。

  外踝高(sphyrion fibulare height ):外踝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直脚规或测足高仪测量。用直脚规测量时,测量方法同内踝下点高 。

  (3)小腿长(腓骨长)

  小腿长(腓骨长)是从腓骨头点(cf)至外踝点(mf)的垂直距离;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等于腓骨头高减去外踝高 。

骨骼测量

  骨骼测量的方法直观有效,但受到尸体来源的限制 ,无法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同时,尸体骨骼标本在保存过程中发生的磨损及变形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导致误差增大 。

胫骨

  不同的外文文献,对胫骨长的测量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测量手册》 、《人体测量方法》 ,从大到小依次为胫骨最大长、胫骨外侧髁踝长、胫骨两髁长 、胫骨内侧髁踝长、胫骨髁踝长、胫骨生理长 。

《人体测量手册》描述的几种胫骨长

  (1)胫骨最大长(true maximum length of the tibia,M1a ):胫骨髁间隆起最高点至内踝尖端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如图所示 ,将胫骨后面向下置于测骨盘上,内踝尖端抵住横壁,用角板抵住髁间隆起,将胫骨上端上下左右移动,以测得最大长度。

  以下测量(2)-(5)髁间隆凸 (intercondylare minence (spines ))不计在内,但包括内踝尖端(medial malleolus ):

  (2)胫骨全长/胫骨外侧髁踝长(Ganze Länge der Tibia,Laterale Kondylen-Malleolenlänge der Tibia,M1 ):胫骨外侧髁上面的最高点至内踝尖端的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如图所示 ,将胫骨后面向下置测骨盘上,骨的长轴应与测骨盘的纵壁平行,内踝尖端抵住横壁,用角板抵住外侧髁上面的最高点。

  注:在不少外文文献中(如Trotter and Gleser's ),tibia maximum length (TML) 其实指的是胫骨外侧髁踝长(tibia lateral condyle-malleolar length ),而非真正的胫骨最大长(tibia true maximum length(TTL) ),如图所示 :

  (3)胫骨长/胫骨内侧髁踝长(Länge der Tibia,Mediale Kondylen-Malleolenlänge der Tibia,M1b):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的内侧缘中点至内踝尖端的距离。用圆杆直脚规测量。

  胫骨内侧髁踝长小于胫骨外侧髁踝长 。

  (4)胫骨两髁长(bicondylar length):如图所示 ,用横壁带有椭圆孔的测骨盆测量,将胫骨髁间隆起放入孔内,两髁的外围部分抵住横壁,用角板抵住内踝下端使骨的长轴与直壁平行 。

  胫骨两髁长相当于胫骨外侧髁踝长和胫骨内侧髁踝长的平均值 ,通常小于胫骨外侧髁踝长 。

  (5)胫骨髁踝长(condylo-malleolar length of tibia):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最深点至内踝尖端的距离。用弯脚规测量。

  以下测量(6)髁间隆凸和内踝尖端都不计在内:

  (6)胫骨功能长/胫骨生理长(physiological length of the tibia,M2 ):胫骨上关节面(通常用内侧髁关节面 )最深点至下关节面最深点之间的距离。用弯脚规测量。

腓骨

  (1)腓骨最大长(maximum length of the fibula,M1):腓骨小头最高点至外踝最低点之间的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2)腓骨小头外踝长(madiale Capitulo-Malleolenlänge der fibula):腓骨小头最高点至外踝关节面最低点之间的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

相关概念

  (1)下肢全长/下肢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相关概念

  全腿长/腿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内踝下点高所得数值之96%。

  大腿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胫骨上点高所得数值之93% 。

  胫骨上点高/胫骨点高/小腿长A:胫骨点(ti)至地面的垂距。

  内踝下点高/内踝点高/内踝高/足高:内踝下点(sph)至地面的垂距 。

  (下肢全长=全腿长+内踝高;全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胫骨点高=小腿长+内踝高 )

  (2)腓骨头高:从腓骨头点(cf)至地面的垂距。

  外踝高:从外踝点(mf)至地面的垂距 。

  (3)大转子点高/大转子高/下肢长B:从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

  (4)膝高:从膑骨中点(pc)至地面的垂距 。

  (5)坐姿膝高/坐姿髌骨上缘高:从膑骨上方的大腿上表面至地面的垂距。

  小腿加足高/腘高/坐位高/坐面高:膝弯屈成直角,从搁足面至膝弯屈处大腿下表面的垂距 。

  (在体育测量中,小腿加足高指的是胫骨点高,大于腘高/坐位高(坐面高) )。

大小腿长相关指数

大小腿长度指数

  在中文文献中,该指数用于活体测量 。

  大小腿长度指数(femoro-tibial index)=(小腿长/大腿长)×100

  由于大腿顶端难以找到确定的测点,所以不易进行精确的测量,股骨头顶端虽是一个较好的起点,但探寻困难且不易准确。因此,人类学工作者根据研究结果,常应用髂前上棘点或耻骨联合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减去胫骨点高,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以求得大腿长的近似值。

  大腿长=(髂前上棘点高-胫骨上点高)×93%,小腿长=胫骨上点高-内踝下点高 。

Crural Index(胫股指数)

  Crural Index可译为胫股指数 ,等于(胫骨长/股骨长)×100 ,该指数用于骨骼测量。

  (1)在英文文献中,Crural指数中的股骨长大都采用股骨生理长;不同文献中,胫骨长有所不同,一般采用胫骨外侧髁踝长 ,也有用胫骨最大长的 。

  不同年代的人Crural指数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为男性,圆形为女性 :

  多数文献中,该指数男性略大于女性 ;少数文献中,该指数女性略大于男性 。两性差异并不显著。

  (2)在中文文献中,特指屠艾尔的计算方法 :

  胫股指数(tibio-femoral index)=(胫骨功能长/股骨功能长)×100

  =(胫骨生理长/股骨生理长)×100

  =(胫骨生理长/股骨全长)×100

  

胫股指数分型
型别指数
短胫型(brachycnemic)X<83.0
长胫型(dolichocnemic)X≥83.0

  《成人240例胫骨的测量》,胫股指数如图册所示 :

胫股指数

  《西安地区现代人胫骨的人类学研究》,胫股指数如图所示 :

其它指数

  小腿足长指数(lower leg-foot index)=(足长/小腿长)×100

  小腿前臂长度指数(tibio-radial index)=(前臂长/小腿长)×100

  小腿长围度指数(lower leg length-girth index)=(小腿围/小腿长)×100

人种差异

  (1)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族人体尺寸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区域也有差异。对美国空军中男性黑人和白人军人所作的人体测量调查表明:他们的平均身高虽然相同,但是黑人军人群体的四肢长度大于白人军人群体;相反,其躯干长度却比白人军人群体的短。对美国空军和日本空军的人体测量数据加以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日本人虽然在身材上矮些,但他们的平均坐高值与美国空军人员的该值相差不多(说明两者间身高值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下肢长度上)。

  不同种族之间,上肢相对长度的差异性与下肢相对长度的差异性是相类似的。有研究表明,不同种族间身体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四肢的远端部分(即前臂长和小腿长)在长短上的差异引起的,而不是由于四肢的近端部分(即上臂长和大腿长)的长短差异所致 。

  日本人的坐高与欧美人相比大致相当,但是小腿加足高却基本上要低数厘米,如图所示 :

  (2)Таннер(1955年)也指出,与欧洲人相比,黑人相对长腿。有趣的是,腿相对长的群体的小腿大腿指数((胫骨长/股骨长)×100)有达到85%以上的趋势。这些群体不仅小腿节段相对长,而且前臂与上臂相比一般较长 。

  黑人躯干短,四肢长,黑人的四肢比其他人种长5厘米左右。由于下肢长、重心高、稳定角减少,有利于快速灵活。小腿长在跑时使肢体末端获得更大的线速度,有利蹬地,以获得更大的支撑反作用力 。

  (3)Crural指数可作为人或动物生活地区年均气温的衡量指标,低纬度地区的人或动物类群该指数大于高纬度地区的人或动物类群 。

  不同地区的人Crural指数如图册所示:

  注:该文献中,Crural指数=(胫骨最大长/股骨生理长)×100 。

动物差异

奔跑

  研究动物运动的专家发现,动物的小腿骨(胫骨)与大腿骨(股骨)的长度比值可以反映该种动物的运动速度。比如,善于负重、行走不快的大象,其比值为0.60;比赛用的骏马奔跑速度很快,其比值达到0.92;今天动物世界的快跑能手--羚羊,比值是1.25。这项研究成果说明,动物的胫、股比值大,即胫骨较长,其运动速度就较快。这个理论适用于研究其它动物 。(原文来自《热血恐龙 古生物学中的一场革命》(英)德斯蒙德(A.J.Desmond)著;甄朔南等译 。)

羚羊腿

  大腿短、小腿长可谓之羚羊腿。

跳跃

  小腿和大腿长度的比例称为Crural指数,与素质有关。指数高的人(小腿比大腿长)更适于参加跳的运动。几乎所有跳跃的动物都有非常高的Crural指数 ,如跳兔208.5、袋鼠172、跳鼠152等,而人类平均只有80多 。

动物的Crural指数

  不同种类的袋鼠的Crural指数如图所示,其中最高为红袋鼠202 。

袋鼠

运动员选材

  ×100_t0129d2985006d06d0e.jpg_1] 运动实践证明小腿长加足高大于大腿长会有利于运动。运动员一般小腿长加足高大于大腿长。选材时,[(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指数反映了运动员大腿长与小腿长A之比,该指数在选拔以下肢为主的运动项目中较为重要 。

  (注:由于大腿顶端难以找到确定的测点,所以不易进行精确的测量,股骨头顶端虽是一个较好的起点,但探寻困难且不易准确 。因此,在体育测量中,大腿长用大转子点高减去胫骨点高表示 ,该长度小于真正的大腿长(股骨长) 。)

  (1)大小腿长度之比:比值越小小腿越长。 从跑的技术结构看,小腿长,有利于大腿以髋关节为轴心前后摆动,大腿较短前摆快而省力,主导大腿弯曲肌肉群负荷强度也较小,在摆动腿做下压扒地动作时,大腿较短下压动作更快速省力。而以膝关节为轴心的小腿做扒地动作时,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小腿较长,脚掌对地面扒地速度就大于小腿较短者,有利于支撑缓冲动作与缩短支撑时间。因此要注意优选小腿长者 。上海体科所提出的短跑运动员比大小腿长指标模式,男子为95%以下,女子为96%以下 。

田径运动员

  (2)常人此指数为100左右,这一数据是游泳选手的重要指标,女运动员94左右,优秀男运动员平均90左右。我国田径选手的这一指标仅次于游泳选手,目前我国田径跑跳项目男为95左右、女为97左右(跑跳项目理想的标准是90以下),投掷为97左右。

篮球运动员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在下肢折叠式摆动时,大腿短,即阻力臂短,主动肌能进行省力性工作(与大腿长者比较),而且,摆动半径小、摆动速度快,可提高动作频率 。

  (3)在选跳高苗子时,不应该单纯去追求他的身体高度,因为有些少儿个子虽然很高,可是体型却是"三长两短",即头长、颈长、腰长的三长,腿短、小腿短的两短。在腿长于躯干的学生中挑选小腿长于大腿的学生。一个优秀的跳高运动员,必须以快速助跑、快速起跳为指导思想,而小腿长的运动员就能达到"快速"的要求。反之,则达不到这个要求 。

  小腿长/身高指数对比,苏联和我国篮球运动员均比对照组约大1%左右 。

理论依据

  如图所示,从建立数理模拟的公式可以看出小腿较长些有利于上举力。青少年运动员大、小腿长度与起跳高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而小腿比大腿长更有利于起跳效果,在其条件相似情况下可作为选材的依据 。

粗略判断

  观察方法:

跳高、跳远选材

  一是下蹲测试法,两脚平稳站在地面上,两臂前平举,自然下蹲,两坐骨尽量靠近两脚跟骨,两脚跟不许离开地面,如能蹲稳,说明小腿长(见图A)。如下蹲后,身体重心后倒,蹲不稳,说明大腿长(如图B) 。

  二是身体俯卧在垫上,用后脚跟击打臀部顶端,打不着者小腿短 。

粗略判断大小腿比例

  (注:大腿长是股骨长,股骨是人体最粗最长的长骨 。小腿有两长骨,即胫骨和腓骨,通常小腿长指胫骨长 ,也有文献指腓骨长 。国人股骨长于胫骨7-10cm,只有胫骨长加上足高后(即胫骨点高),才能接近或超过股骨的长度 。而人类的(胫骨长/股骨长)×100平均只有80多 。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员、模特或某些人"小腿比大腿长 ",一般情况下,只是(胫骨长/股骨长)×100指数比普通人高而已,并不能得出他们胫骨比股骨长。)

标准数据

中国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10000-88)》节选,以供参考 :

年龄分组项目男女差
男18-60岁,女18-55岁身高(mm)16781570108
胫骨上点高(mm)44441034
(胫骨上点高/身高)×10026.4626.110.35
小腿长(mm)36934425
(小腿长/身高)×10021.9921.910.08
(小腿长/胫骨上点高)×10083.1183.90-0.79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小腿长(mm)75669
(内踝下点高/身高)×1004.474.200.27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10016.8916.100.79
18-25岁身高(mm)16861580106
胫骨上点高(mm)44641234
(胫骨上点高/身高)×10026.4526.080.38
小腿长(mm)37234626
(小腿长/身高)×10022.0621.900.17
(小腿长/胫骨上点高)×10083.4183.98-0.57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小腿长(mm)74668
(内踝下点高/身高)×1004.394.180.21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10016.5916.020.57
26-35岁身高(mm)16831572111
胫骨上点高(mm)44441034
(胫骨上点高/身高)×10026.3826.080.30
小腿长(mm)37034426
(小腿长/身高)×10021.9821.880.10
(小腿长/胫骨上点高)×10083.3383.90-0.57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小腿长(mm)74668
(内踝下点高/身高)×1004.404.200.20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10016.6716.100.57
男36-60岁,女36-55岁身高(mm)16671560107
胫骨上点高(mm)44140734
(胫骨上点高/身高)×10026.4526.090.36
小腿长(mm)36734126
(小腿长/身高)×10022.0221.860.16
(小腿长/胫骨上点高)×10083.2283.78-0.56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小腿长(mm)74668
(内踝下点高/身高)×1004.444.230.21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10016.7816.220.56

日本

  《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节选,胫骨点高、内踝高如图册所示,数据以供参考 :

项目男女差
身高(mm)17141591.3122.7
大转子点高(mm)875.7814.561.2
(大转子点高/身高)×10051.0951.18-0.09
大转子点高-胫骨上点高(mm)433.7409.724
[(大转子点高-胫骨上点高)/身高]×10025.3025.75-0.44
[(大转子点高-胫骨上点高)/大转子点高]×10049.5350.30-0.77
[(大转子点高-胫骨上点高)/胫骨上点高]×10098.12101.21-3.09
胫骨上点高(mm)442404.837.2
(胫骨上点高/身高)×10025.7925.440.35
(胫骨上点高/大转子点高)×10050.4749.700.77
小腿长=胫骨上点高-内踝下点高(mm)374.5338.935.6
(小腿长/身高)×10021.8521.300.55
(小腿长/大转子点高)×10042.7741.611.16
[小腿长/(大转子点高-胫骨上点高)]×10086.3582.723.63
(小腿长/胫骨上点高)×10084.7383.721.01
内踝下点高(mm)67.565.91.6
(内踝下点高/身高)×1003.944.14-0.20
(内踝下点高/大转子点高)×1007.718.09-0.38
(内踝下点高/胫骨上点高)×10015.2716.28-1.01

部分地区的Crural指数等数据

北美

  北美不同区域人群的(胫骨全长/身高)×100、[(股骨生理长+胫骨全长)/身高]×100指数如表所示:

区域(胫骨全长/身高)×100[(股骨生理长+胫骨全长)/身高]×100
男女差男女差
Western Arctic21.6221.380.2448.4947.910.58
Central Arctic21.8621.560.349.2548.580.67
Pacific Northwest and Western Plateau21.5621.82-0.2647.747.610.09
Great Basin22.0721.310.7647.9747.320.65
California22.321.930.3748.8948.290.6
US Southwest22.4622.030.4348.9448.380.56
Great Plains and Prairie22.7622.30.4649.3848.50.88
Southern Great Plains22.9622.440.5249.9749.20.77
Eastern Woodlands22.3222.220.149.2948.720.57
Southeastern US22.4222.110.3149.2848.750.53

  北极、温带和大平原三大区域人群的(全腿长/身高)×100、Crural指数如图表所示:

  注:该图表中,全腿长=股骨生理长+胫骨全长,Crural指数=(胫骨最大长/股骨生理长)×100

南美

  南美不同区域人群的(全腿长/身高)×100、Crural指数如图表所示:

  注:该图表中,全腿长=股骨生理长+胫骨全长,Crural指数=(胫骨最大长/股骨生理长)×100

胫骨长和股骨长的关系

  如图所示,横轴为股骨最大长,纵轴为胫骨最大长;红色正方形为现代热带地区人群(班图人、布须曼人、尼罗特人),蓝色菱形为现代高纬度地区人群(因纽特人,拉普人),绿色三角形为古代埃及人,黑色"×"为努比亚人;数值均为男女平均值。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只适用于现代热带地区人群,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

股骨最大长(cm)胫骨最大长(cm)(胫骨最大长/股骨最大长)×100
352880.47
362981.12
373081.74
383182.32
393282.87
403383.40
413483.90
423584.38
433684.83
443885.26
453985.68
464086.07
474186.45
484286.82
494387.17
504487.50

小腿长指数与身高的关系

土耳其

  18.0–34.3岁男子121名,按身高百分位数分为三组(以15和85作为截点),身高、胫骨长、(胫骨长/身高)×100数据如图所示 :

印度

  《Estimation of human height from the length of tibia》节选,男女各50人,数据以供参考 :

  (注:其胫骨长为胫骨点至内踝点的直线距离,略大于垂直距离。)

比例排名
胫骨长(cm)身高(cm)(胫骨长/身高)×100胫骨长(cm)身高(cm)(胫骨长/身高)×100
141.8175.523.8236.215822.91
240.7172.523.5938.2167.622.79
340.7172.723.5738.2167.622.79
440.2172.723.2836.1162.522.22
538.5166.523.1236.1162.522.22
639.817323.0136.2163.722.11
740.6176.722.9835.4160.122.11
836.1158.422.7935.9162.422.11
938.6169.722.7533.615222.11
1038.9171.122.7434.9158.622.01
113917222.6734.6157.621.95
1238.4170.322.5534.6157.621.95
1338.6171.322.5334.8158.721.93
1437164.422.5134.8158.821.91
1538.217022.4734.8158.821.91
1636.5162.522.4635.2160.821.89
1737.7168.522.3736.4166.621.85
1838.6172.722.3536.4166.621.85
1936.8165.522.2436.4166.621.85
2037166.522.2234.2157.221.76
2137.4169.122.1233.915621.73
2237.3168.922.0834156.521.73
2337.3168.922.0834156.521.73
2436.416522.0634.6159.321.72
2535.8163.521.9034.115721.72
2635.8163.521.9033.8155.921.68
2735.6162.821.8732.8152.321.54
2836165.721.7333.6156.621.46
2933.8156.721.5733.2154.921.43
3036.416921.5435.3165.521.33
3135.6165.521.5132.8153.921.31
3235.6165.521.5132.8153.921.31
3334.4160.221.4731.8150.321.16
3435163.521.4131.8150.721.10
3535163.521.4131.515021.00
3637.5175.521.3731.515021.00
3734.4161.221.3431.5150.920.87
3833.3156.421.2930.4146.520.75
3936.3170.721.2730.4146.520.75
4034.1160.821.2130.714820.74
4134160.521.1830.714820.74
4234160.621.1730.714820.74
4333.3157.321.1729.9145.520.55
4433.3157.321.1729.9145.520.55
4534.1161.521.1131.5153.920.47
4631.6152.820.6828.914220.35
4731150.820.5628.914220.35
4830.6149.620.4529.3146.120.05
4931.915620.4528.214219.86
5029.2148.319.6927.414119.43

小腿长指数与年龄的关系

  西藏那曲牧区藏族学生(小腿长/身高)×100、(内踝高/身高)×100指数随年龄变化如表所示 :

年龄(岁)(小腿长/身高)×100(内踝高/身高)×100
男女差男女差
7-22.9621.511.454.484.340.14
8-22.5821.630.954.524.250.27
9-23.122.061.044.254.150.1
10-22.2422.29-0.054.494.090.4
11-22.1422.010.134.554.170.38
12-22.6122.470.144.54.150.35
13-22.7321.990.744.464.050.41
14-23.1122.290.824.384.030.35
15-22.4622.450.014.34.150.15
16-21.9122.12-0.214.3340.33
17-22.1221.710.414.363.970.39
18-1922.5521.60.954.294.030.26

胫骨股骨长度比例与身高的关系

  胫骨最大长/股骨最大长 与身高的关系如图所示,黑色圆圈为黑种人,白色圆圈为白种人 。

Crural指数与全腿长的关系

  Crural指数与全腿长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圆圈为欧洲人,三角形为北非人,钻石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

  注:不同文献骨骼测量有所不同,这里Crural指数=(胫骨全长/股骨生理长)×100,全腿长=股骨生理长+胫骨全长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