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小真菌蚋

2022-07-12 11:00:35 百科资料

小真菌蚋(学名:Arachnocampa luminosa),双翅目(Diptera)蕈蚊科(Mycetophilidae) 真菌蚊蚋,是新西兰的特有物种,身体能发出醒目的荧光,成虫外形象一只大型蚊子。它们幼虫阶段能自行在洞顶部垂丝筑巢,并依靠独特的自身荧光诱惑其他昆虫前来,利用垂丝的粘液将其捕食。

  • 中文名称 小真菌蚋,真菌蚊蚋
  • 拉丁学名 Arachnocampa luminosa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纲 昆虫纲

形态描述

  小真菌蚋的昆虫的幼虫,长30-40毫米,尾部会发光,其荧光随着年龄增大和饥饿程度的增加会变得愈加明亮。成虫外形象一只大型蚊子,寿命只有短短的72个小时,它有翅膀却没有嘴巴,无法进食。

生活习性

  小真菌蚋幼虫四处活动。它们把一条条丝线固定在岩石上,然后慢慢沿着丝线组成的网络, 一点一点地在洞顶上移动。每到一个新位置,幼虫就会产丝,让丝线倒垂下去。从口中吐出一段丝线后,幼虫就会把一滴黏液加到丝线上去。经过不断重复,最终编成一根"钓鱼线"。而到最后,一根丝线能达到一米长。在一平方米的洞穴顶部有数百条幼虫。它们都在努力工作,产出一条条丝线。吐出的丝线越多,捕到猎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有虫子被粘住时,震动沿着丝线传来,小真菌蚋幼虫觉察到了猎物的挣扎。它就会把"灯"熄灭。然后它费力地来到发出震动的丝线旁边,把线拖上来,将吊在丝线上的猎物连同丝线都一起吃掉。

生长繁殖

  小真菌蚋生命周期只有一年。虫卵经三个星期孵化出幼虫,幼虫经9个月结茧成蛹,蛹化作成虫,成虫没有嘴巴无法进食,它只为了交配和产卵,直至筋疲力尽。临死前它们会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撞向幼虫的丝网,舍身给自己的后代作为食物。

物种分布

  仅分布于新西兰。

动物景观

  在新西兰北部的一座岛上的一个叫Waitomo Glowworm Cave的洞穴,因为这种蚋而闻名于世。在漆黑洞穴中飞舞的成千上万只萤火虫,犹如夜空中闪耀的繁星。据悉,这处石灰岩洞穴已经有3000万年历史。

洞穴

洞穴探索

  在神奇的地下深处有很多我们未曾探索的世界,这些神秘的所在吸引着一些勇敢的探索者。

  新西兰艺术家Joseph Michael,深入到新西兰北部三亿年前形成的石灰岩洞穴中拍摄新西兰特有的萤火虫。

  这些萤火虫将地下世界照耀的如璀璨的星空一般,神秘而美丽。这些小小的萤火虫学名叫小真菌蚋,是新西当地特有的物种,它的成虫如一只大型的蚊子。

  它们幼虫阶段能自行在洞顶部垂丝筑巢,并依靠独特的自身荧光诱惑其他昆虫前来,利用垂丝的粘液将其捕食。这是丝做的陷阱就是发光的光源,最长可以垂下40公分。

  每一条丝线都会发出这种蓝色的光芒,幼虫越饥饿丝线越明亮。

  这个神秘的洞穴叫怀托摩萤火虫洞,是当地最著名的景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