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槿
小木槿(学名:Anisodontea capensis (L.) D.M.Bates)是锦葵科、南非葵属多年生半灌木,株高100-180厘米,树冠圆锥形,茎具分枝,密集,绿色、淡紫色或褐色。叶片较小,互生,三角状卵形,叶三裂,裂片三角形,具掌状叶脉,具托叶。花生于叶腋处,每次开1-3朵花,花小,5瓣,花粉色或粉红色。花芯深红色,花药浅红色,花直径3厘米左右。蒴果。花期夏至秋。
原生于非洲南部的山坡或丘陵地带。喜全日照环境。生长适温15-25℃。较喜湿润。
小木槿是优良的观花灌木。小木槿适合公园、校园、绿地等路边、墙边栽培观赏。也可盆栽作为绿篱。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小木槿
- 拉丁学名 Anisodontea capensis (L.) D.M.Bates
- 别名 迷你木槿、南非葵、玲珑木槿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小木槿是多年生半灌木,株高100-180厘米,初生长时很像草本植物,随之日渐成熟,枝条也转为木质化。树冠圆锥形,茎具分枝,密集,绿色、淡紫色或褐色。叶片较小,互生,三角状卵形,叶三裂,裂片三角形,具不规则齿,具掌状叶脉,具托叶。
花生于叶腋处,每次开1-3朵花,花小,5瓣。花寿命短,只有一天,但会花开不断,花苞很多,花瓣轻盈。花粉色或粉红色。花芯深红色,花药浅红色,花直径3厘米左右。蒴果。花期夏至秋。
产地生境
小木槿原生于非洲南部的山坡或丘陵地带。喜全日照环境。生长适温15-25℃。较喜湿润。栽培基质宜选择通透性、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一般市售的营养土均可,也可用山泥(腐叶土)加少量河沙及有机肥配制成营养土,忌用粘质土壤。
繁殖方法
小木槿的繁殖可采用扦插法,梅雨季节进行,枝条宜选择半木质化的,过老过嫩均不利生根。一般1个月即可生根。
栽培技术
施肥
小木槿喜肥。当肥料充足时,小木槿生长迅速,且开花茂盛,幼株时以平衡肥为主,或稍偏氮肥,一般春季施肥以氮:磷:钾的比为20:20:20为佳,初夏时改施含磷较高的肥料,如10:30:10的开花肥,因开花多,对肥料消耗也多,应10天左右施1次1200倍的液肥。冬季进入休眠期,停止施肥。如有条件,施一些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效果更佳。
光照
小木槿需要充足的光照,最好保持每天6小时以上的光照,充足的光照可促使植物生长更为健壮,过于荫蔽易节间变长且开花减少。如室内养护,应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如阳台、窗台等处。
修剪
为促使植株多分枝,可采用摘心的方法,对一些病枝、枯枝要随时剪除;如枝条过密,可随时剪除部分过密枝,有利于通风和其他枝条生长;植株养护一二年后,生长变差,开花减少,这时可进行轻剪或重剪,轻剪可剪掉枝条的1/3,重剪离地10厘米以上枝条全部剪除,可促进植株更新复壮。小木槿耐修剪,可剪成圆球状、绿篱或其它形状,以增加观赏性。
浇水
如露地种植,一般不用补水,在天气干旱时可适当补水。盆栽应保持土壤湿润,表面干后即可补水,冬季可适当控水,微润即可。浇水时,水温应与土温一致,以防温差过大对根系造成伤害。水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可选择雨水或塘水,自来水最好用缸或桶放置一、二天后再用,如矿物质较多的水易出现盐离子积累,造成土壤酸化,影响植株生长。
病虫防治
小木槿较易发生红蜘蛛及蚜虫。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乳油500~6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价值
小木槿花姿优美,花圆整可爱,繁花满枝,是优良的观花灌木。小木槿适合公园、校园、绿地等路边、墙边栽培观赏。也可盆栽作为绿篱。与木槿相比,小木槿更适合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