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小儿铅中毒

2022-06-29 13:56:32 百科资料
铅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除金属铅外,铅的化合物有很多,如一氧化铅、四氧化三铅、二氧化铅等。铅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于正处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尤为敏感。铅中毒可给儿童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其神经毒性是无阈值的,往往可以在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造成儿童智能发育的损害,并影响其行为发育和体格生长。
  • 挂什么科 急诊科
  • 哪些症状 恶心与呕吐、腹痛、口中有金属甜味、流涎、腹泻、黑便、癫痫和癫痫样发作、头痛、头晕、心悸、肝肿大、抽搐
  • 好发人群 婴幼儿
  • 需做检查 血清铅(Pb)、全血铅、粪卟啉、尿卟啉原试验(UP)、红细胞检查、血红蛋白、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血糖、螯合剂驱铅试验、尿铅
  • 引发疾病 共济失调、智力缺陷、失明、偏瘫、呼吸困难

病因

  小儿铅中毒大多经消化道及呼吸道摄入引起,常见原因有:①婴儿中毒:常因舔食母亲面部含有铅质的粉类,吮吸涂拭于母亲乳头的含铅软膏以及患铅中毒母亲的乳汁所致。②小儿乳牙萌出时:可因啃食床架、玩具等含铅的漆层而致中毒。③有异嗜癖的儿童:可因吞食大量油漆地板或墙壁等脱落物引起铅中毒。④日常饮食中:食入含铅器皿内煮、放的酸性食物或饮、食被铅污染的水和食物等,误服过量含铅的药物,皆可引起急性中毒。⑤生活环境:吸入含铅的气体,长期在含铅的环境中生活皆可引起铅中毒。

  

症状

  1.常见症状

  有腹痛、腹泻、呕吐,大便呈黑色,头痛、头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贫血、血管痉挛、肝肾损害,甚至烦躁、昏迷等。

  2.急性铅中毒

  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物常呈白色奶块状(铅在胃内生成白色氯化铅),尚有腹痛、出汗、烦躁、拒食、四肢末端感觉减退,可出现铅麻痹等。当铅中毒性脑病时,突然出现出现剧烈头痛、顽固性呕吐,伴有呼吸和脉搏增快、共济失调、斜视、惊厥、昏迷等,此时可有血压增高及视神经乳头水肿。

  3.慢性铅中毒

  多见于2~12岁儿童,从摄毒至出现症状一般3~6个月,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和免疫力均有影响,临床上以头昏、全身无力最为明显,还可以出现纳差、腹痛、腹泻、便秘,易感冒,身材矮小,多动、脾气暴躁、有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运动过度、语言功能发育迟滞、齿龈边缘有黑色的铅线,面容为灰色(铅容),贫血等,严重者可有癫痫样发作、失明和偏瘫。这些症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但智力缺陷持续存在。

  4.急性铅中毒性脑病

  会突然出现顽固性呕吐(可为喷射性),并伴有呼吸、脉搏增快,共济失调,斜视,惊厥,昏迷等,此时可有血压增高及视神经乳头水肿。

  5.重症铅中毒

  常有阵发性腹绞痛,并可发生肝大、黄疸、少尿或无尿、循环衰竭等,少数有消化道出血和麻痹性肠梗阻。病期较长的患者并有贫血,面容呈灰色(铅容),伴心悸、气促、乏力等,牙齿与指甲因铅质沉着而染黑色,牙龈的黑色“铅线”很少见于幼儿。有时可见肢体瘫痪,若发生肋间肌瘫痪,则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检查

  1.周围血象

  中度以上铅中毒可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嗜多染、点彩红细胞增加,检查荧光红细胞为铅中毒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其标准是:1%以下为正常,2%~10%为轻度增加,超过10%为高,但非特异诊断法。

  2.铅测定

  血铅测定值一般达1.93μmol/L(30~50μg/dl)即有诊断意义。但因铅离开血液较快,故此项检查仅在急性中毒诊断时价值较大。一般儿童血铅超过600μg/L,可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若血铅水平持续高于400μg/L,即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尿铅测定可作诊断参考,正常上限值为0.08mg/L。关于爽身粉的铅检查,可加少许醋酸,再滴1%碘化钾溶液,如出现金黄色,即为含有铅。

  3.驱铅试验

  对有铅接触史而无明显症状的患儿,尿铅测定正常,可作驱铅试验。一般用依地酸钙500mg/m2单次肌注,收集其后8h的尿,测尿铅,若对于所注入的每mg依地酸钙之尿铅排出量大于1μg,则提示患者血铅浓度超过550μg/L。

  4.卟啉测定

  尿粪卟啉定量法较可靠,其正常值上限为<0.15mg/L。Benson和Chisolm设计的尿粪卟啉定性试验比较简单,可检出血铅量超过1mg/L的患儿。红细胞原卟啉明显增加(正常值<400μg/L红细胞或<3μg/g血红蛋白)。

  5.红细胞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δ-ALAD)和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的检测

  只作为研究大气中铅污染的指标,不适合作铅中毒的诊断指标。我国现订尿δ-ALA的正常上限为6mg/L,排出量增加与铅中毒程度明显相关,其对铅中毒的诊断价值与尿粪卟啉大致相似。

  6.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可高达58.8~78.4kPa(600~800mmH2O),蛋白量高,白细胞正常,偶达0.03×10/L(30/mm3),多数为淋巴细胞,糖正常。

  7.X线检查

  患儿长骨干骺端出现密度增加,呈一白色带,比佝偻病恢复期所见者宽大而显著。铋、磷大量沉着于骨端,亦能出现同样的白影,但很少见。

  8.其他检查

  患儿粪便偶见鲜血或潜血,是由于大量铅质刺激肠道所致。此外血糖往往增加。

  

鉴别

  有铅及其化合物接触史。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尿中或血中铅浓度明显升高。铅中毒初期呈现消化道症状时,应与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等鉴别;腹绞痛时须与急腹症鉴别;发生脑病征象时应和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及手足搐搦症区别;遇有末梢神经炎症状和体征时,须和脊髓灰质炎及白喉性神经麻痹区别。

并发症

  铅中毒性脑病可出现共济失调、惊厥、昏迷;可出现肝大、黄疸、少尿或无尿、循环衰竭;可有消化道出血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致呼吸困难,甚至呼衰;可引起智力缺陷,失明和偏瘫。早期停止铅毒的吸收预后良好.脑症状发现后虽经治疗往往发生后遗症,如癫痫及智力发育不全等。至于潜伏于骨骼的铅毒遇感染等,疾病时常易侵入血循环而致复发,直至X线骨片上的重型铅带消失不见才无后患。

预防

  1.积极开展铅中毒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预防铅中毒知识的宣传,开设咨询门诊,发放宣传材料,做知识讲座等,使家长对铅中毒有充分的认识。

  2.减少铅对环境的污染

  查找铅污染源,给予环境干预,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取缔含铅油漆和涂料、控制工业污染等措施。

  3.避免儿童接触铅源

  环境中的铅源有汽车尾气、铅作业工厂附近、灰尘、从事铅作业的家庭成员的工作服、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被动吸烟、含铅高的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膨化食品等)、长时间滞留在管道中的自来水、不合格的儿童玩具和用品等,家长和保育人员要积极配合,对儿童进行宣传教育,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平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接触铅源,减少铅的摄入。

  4.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多食有驱铅功能的食物如牛奶、胡萝卜、金针菇,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等等,注意给儿童补充维生素C、B1、B6,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可减少对铅的吸收,减少组织中的蓄积和铅毒性作用的影响。儿童患营养不良,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铁、锌等元素,可使铅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增强。

  5.定期筛查

  重视儿童血铅含量的测定,对9~12个月龄的儿童定期进行血铅含量的检测,并至少在24个月龄时复查1次。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使铅对儿童的毒性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除了定期检测外,临床上凡是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都必须进行血铅检查:发育迟缓、学习困难、行为异常、孤独症、惊厥、缺铁性贫血、肠道寄生虫感染、语言和听力障碍、反复呕吐、反复腹痛、脑水肿等。

  

治疗

  1.杜绝铅继续进入体内 轻症病儿,杜绝铅的来源,已能中止危重症状。对误服大量含铅药物造成中毒者,首先催吐,并用1%硫酸钠洗胃,继之用胃管注入硫酸钠15~20g,形成不溶性硫化铅,然后再洗胃,清除沉淀出的硫化铅。以后服用较大量牛乳或生蛋白,使剩余铅质成为不易溶解的盐类,并可保护胃黏膜;再导泻。

  2.促进铅的排泄 常用的驱铅疗法有:

  (1)0.5%依地酸的钙盐:主要用CaNa2EDTA溶液加入5%葡萄糖,缓慢静注,每天总量不超过50mg/kg,在6~12h内静脉滴入,或分2 次静脉缓注,幼儿最大量1天不超过1g,持续2~3天,间歇5~10天为一疗程,一般可用3~5个疗程,以后根据病情,间隔3~6个月再祛铅。应用中注意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如有异常或无尿,应即停药。小儿进行此项疗法,最好先用小量,即以0.25g溶于5%葡萄糖200ml中,在1h以上徐缓滴入,如4h 内无不良反应,再用上述剂量注射。慢性中毒可用肌注,但不可口服。

  (2)二巯丁二钠(二巯基丁二酸钠):效果与依地酸钙钠相同, 1~2岁用0.3~0.4g加入生理盐水10~20ml,静注,大年龄可用1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注。1次/d,3~5天为一疗程。

  (3)急性中毒性脑病:急性中毒性脑病或当血铅值超过800μg/L时,可用依地酸钙钠每次12.5mg/kg(或每24小时1500mg/m2),或每次二巯丙醇4mg/kg(每天1500mg/m2),每4小时1次,不同部位肌注,持续5天。如症状减轻,在72h后重复1/3量,或单用二巯丙醇。如需重复疗程,每天依地酸钙钠为50mg/kg,二巯丙醇为15mg/(kg·d),治疗5~10天后,继用青霉胺,25~40mg/(kg·d),分4次口服。上述药物均须注意副作用。如病人无尿,立即停用依地酸钙钠。用二巯丙醇的过程中,勿同时应用铁剂。

  (4)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此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钠钙(促排灵,CaNa3DTPA)排铅效果亦好,可酌情应用。

  3.治疗急性腹痛 用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维生素K解除痉挛,可用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注。

  4.治疗急性脑症状 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控制惊厥,20%甘露醇或50%葡萄糖降颅压。液量控制在40~60ml/kg(相当于800~1200ml/m2),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饮食

  生活中有很多原因容易导致我们出现铅中毒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一些铅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以免导致人体机能受到损害。铅中毒后的处理方法主要以饮食为主,很多营养物质都具有排铅的作用。

  1.补充维生素C

  专家提醒,如果人体内铅含量过高的话,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c的氧化,并且还会使其失去生理作用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机体维生素c缺乏。因此专家提醒,出现铅中毒等情况后一定要及时给患者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以此来缓解中毒的症状。还有就是一些长期铅作业人员,每天都应该尽量的多吃些富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每天维生素c的摄取量应该达到150mg。

  多补充维生素c就可以延缓铅中毒症状的出现或使铅中毒症状减轻,这是因为维生素c可以直接参与解毒,从而帮助人体促进铅的排泄。而且维生素c在机体内还可与铅结合形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从而降低人体对铅的吸收。

  2.蛋白质

  铅中毒以及一些长期从事铅工作的人群都应该及时的补充大量蛋白质,尤其是一些长期从事铅工作的人群,每天对蛋白质的摄取更要注意。蛋白质不足会降低机体的排铅能力,而充足的蛋白质则可以有效的增强人体的排铅能力,尤其是一些含硫氨基酸丰富的蛋白质更有利于体内铅浓度的降低。专辑提醒,铅中毒以及铅作业人员的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4%~15%,这样才有利于铅的排泄。

  生活中富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像鱼,瘦肉,牛奶,鸡蛋,豆腐及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都非常的优质。

  3.限制脂肪

  一些出现有铅中毒症状的患者在此期间一定要特别注意对脂肪类食物的限制,尤其是在排铅期间脂肪类食物更应该禁止,以免导致铅中毒情况更加严重,日常饮食最好是以少油腻、多清淡为主,这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铅工作人员大大的降低铅中毒的几率。同时在平时生活中还要特别的注意,那就是尽量的多吃些水果以及蔬菜,这些诶食物中的维生素c同样能够促进铅的排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