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痉挛性脑瘫
小儿痉挛性脑瘫即小儿大脑瘫痪,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主要患病头部、上肢、下肢、语言、心理等部位。在美国,脑瘫患者是患有神经肌肉紊乱的儿科患者中数量最多的一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脑瘫发病率可为从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6到59例不等。
- 西医学名 小儿痉挛性脑瘫
- 中医学名 小儿痉挛性大脑瘫痪
- 外文名称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 所属科室 内科 - 神经内科
- 常见发病部位 大脑,上肢,下肢,语言
概述
小儿痉挛性脑瘫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主要患病头部、上肢、下肢、语言、心理等部位。在美国,脑瘫患者是患有神经肌肉紊乱的儿科患者中数量最多的一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脑瘫发病率可为从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6到59例不等。

简介
小儿痉挛性脑瘫,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痉挛是指骨骼肌被动拉长后,持续性张力增强的状态。原因是肌肉的牵张反射亢进所致。牵张反射是肌肉受外力牵拉而发生的反射性收缩,其反射弧在脊髓,径路简单,但受脑高级中枢的控制。痉挛的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高位中枢对脊髓牵张反射的调控障碍或异常,使牵引反射过强或过于敏感造成的。
在美国,脑瘫患者是患有神经肌肉紊乱的儿科患者中数量最多的一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脑瘫发病率可为从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6到59例不等。其发病率随着产前护理、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以及母亲和婴儿所接受的产科和儿科的护理的改善而增长。在美国,每年新增加约2500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
症状
专家提示: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在活动其肢体时会感到肌肉要比正常儿或正常人“僵硬”。所谓的“僵硬”也就是治疗时所说的“肌张力比较高”。当这类患儿去医院就诊检查时,医生会发现他有肌腱反射亢进,踩痉挛明显等特征。当患儿站立行走时,会出现全身性紧张,双上肢屈曲,伸直较困难,双下肢常常处于交叉状态,这种姿势称作“剪刀步态”。这种患儿因长期处于高度肌紧张状态,故他的肌腱很容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跟腱短缩形成尖足,走路时只用脚尖着地。膝关节屈曲挛缩不易伸直、髋关节也是屈曲挛缩不能后伸(患儿不能做向后方踢腿的动作)。痉挛型患儿常常是外科手术治疗的对象。
小儿痉挛性脑瘫患儿多见四肢瘫和双下肢瘫及偏瘫型的脑瘫,他们的肌张力处于高度紧张,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根据肌张力紧张程度的不同,痉挛型还可以细分成重度痉挛、中度痉挛、轻度痉挛。其中重度痉挛患儿的肌肉在被动运动时改变的姿势可形象地比喻为“铅管样”和“折刀样”的改变,患儿本身活动时,由于肌张力的原因,几乎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这种患儿中,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的现象是最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