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小儿急性阑尾炎

2022-06-29 00:38:58 百科资料
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以5岁以上的儿童多见;发病率虽较成人低,但病势较成人严重,弥漫性腹膜炎的并发率和阑尾穿孔率高,甚至致死,因此必须重视。
  • 挂什么科 儿科
  • 哪些症状 发热、腹泻、腹痛、精神萎缩、寒战、惊厥及中毒性休克
  • 好发人群 小儿
  • 需做检查 血尿常规、B超、CRP、穿刺检查、CT、X线
  • 引发疾病 腹膜炎、腹膜积液、代谢紊乱

病因

  引起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原因仍不明确,是多方面的,主要为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血流障碍及神经反射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小儿受凉、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肠道内细菌侵入阑尾,引起阑尾发炎;

  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使阑尾壁反应性肥厚,血流受阻,也会成为阑尾炎的诱因;

  3.阑尾腔被粪石、异物或寄生虫堵塞,阑尾腔内容物引流不畅,细菌繁殖,这也是引发急性阑尾炎的较常见原因;阑尾腔如长时间被阻塞就会引起阑尾本身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从而引发阑尾坏死穿孔。

症状

  临床表现有小儿哭闹不安、胃肠道症状和高热都需要警惕的。一般来说,腹痛仍然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但小儿不会表达,家长和医师均易疏忽。婴儿发病开始时常有哭闹不安,有时仅有面色苍白和身体蜷缩,极易漏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也易被误诊为胃肠炎。高热可以较早出现,可达39℃以上,同时可有精神萎缩、寒战、惊厥及中毒性休克等表现。

  右下腹局限的固定压痛、肌紧张是重要体征,但压痛部位多在麦氏点的内上方。由于早期就有腹膜渗出并且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因而腹胀和肠鸣音减弱的表现较突出。

检查

  1.血常规

  化脓性阑尾炎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10~12)×109/L;化脓性阑尾炎可高达(12~14)×109/L;有脓肿形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白细胞可达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0.85~0.95,并且有核左移。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0.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患儿白细胞上升不明显。

  2.尿、便常规

  一般无特殊改变,如阑尾位于输尿管附近时,尿内有少量红细胞,病情较重时便内可能有少量脓球。

  3.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值

  有报道儿童急性阑尾炎时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值降低,此两项测定可作为术前判断阑尾炎程度的辅助指标。

  4.穿刺液检查

  对疑有阑尾炎而诊断困难,特别是有腹膜炎症状者,可试行腹部穿刺。一般用皮下针穿刺右下腹阑尾点,将穿刺液做镜检,细菌涂片及生化检查镜检有脓球者,多为早期化脓性阑尾炎;如穿刺液稀薄,多为早期局限性的腹膜炎;穿刺液脓多且黏稠,或为血性有粪臭味涂片见有大量细菌者,多为坏疽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

鉴别

  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存在,炎症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时能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本病可有体温升高,胃肠道症状不明显,右下腹虽有轻微压痛,但腹肌紧张不存在且右下腹压痛不固定。

  2.急性胃肠炎

  多因不洁饮食引起,开始有发热、痉挛性腹痛和多次腹泻,腹痛多无固定部位,有时在脐部周围。肠蠕动活跃,腹部轻度膨隆,压痛和腹肌紧张不明显,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

  3.右髂窝脓肿

  脓肿一般位于腹股沟管的内侧,较阑尾脓肿的位置偏低、略向外侧。患儿髋部呈屈曲状,局部穿刺可见脓汁,脓肿无波动,脓肿位置深,压痛明显,应注意肛门周围、外阴附近或患侧下肢有无炎性病灶。

  4.梅克尔憩室炎

  梅克尔憩室的位置与阑尾接近,但靠近脐部,腹部疼痛的性质与阑尾炎相似,略轻微。当憩室炎有合并出血、肠梗阻、穿孔时,术前与急性阑尾炎不易区别,仅在术中探查阑尾无明显病变或病变较轻时,行常规检查距回盲瓣100cm以内的回肠末端,检查有无梅克尔憩室炎存在。

  5.过敏性紫癜

  早期有腹痛出现,但不局限在右下腹,随即出现散在的斑点,关节肿胀,有时便血。

  6.右侧肺炎或胸膜炎

  右下腹可出现轻度压痛,但腹肌紧张不明显,做胸部透视及拍片可确定诊断。

  7.肠痉挛

  学龄期儿童的肠痉挛可反复发作,病因不清楚。每次10~20分钟,无明显压痛点,疼痛可自行缓解,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并发症

  1.残余脓肿 阑尾穿孔腹膜炎后,发生残余脓肿是较重的并发症,脓肿多局限于盆腔,肠间隙,膈下或肝内,脾下,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在术后7~14天形成,临床表现为体温一度下降后又逐渐上升,白细胞增多,对此类病人多用抗炎及支持疗法,使脓液自行吸收,当脓肿范围较大,位置明确而有张力时,可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

  2.粘连性肠梗阻 多发生于阑尾穿孔腹膜炎或脓肿者,因炎症造成肠襻与肠系膜的粘连,可并发肠梗阻,术后早期(10天以内)发生肠梗阻多与感染有关,经保守疗法,胃肠减压,积极控制感染后梗阻多能缓解,晚期(1个月以后)发生的肠梗阻者保守疗法后不见好,则须开腹手术。

  3.粪瘘 多因阑尾周围或阑尾残端病变严重造成,小儿少见,个别为结核感染,换药数周不能自愈者,应行瘘管切除术。

  

预防

  由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预防阑尾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

  1.饮食 引导小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要暴饮暴食。

  2.活动 不要边玩边吃,避免饭后即跑,跳,蹦等剧烈运动。

  3.驱虫 防止肠道寄生虫,及时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

  4.锻炼 增强小儿体质,加强锻炼,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急性扁桃体炎等均有积极意义。

  

治疗

  各种类型的急性阑尾炎均应早期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可试行保守治疗:①发病超过三天,病情比较稳定,局部有炎性包块,有阑尾脓肿形成者,炎症消退后3个月再行阑尾切除术。②腹膜炎有局限趋势,下腹部压痛及右下腹炎性浸润已有减轻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如体温升高,包块渐大,腹部压痛加重,白细胞明显升高,则应考虑行手术引流。

饮食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