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对襟襦裙

2022-07-02 04:43:19 百科资料

对襟襦裙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服饰,而对襟襦裙则是襦裙的一类,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

  • 中文名称 对襟襦裙
  • 分类 襦裙
  • 名称来源 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
  • 特点 上衣短,下裙长,
  • 忌讳 上下平分秋色

简介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宋苏辙《蚕麦》诗:"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襦裙对襟襦裙为襦裙的一类,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

特色

  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短至腰间,裙长至脚踝骨之下;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到臀至膝下,而裙露仅几寸,裙子不必显出特色。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显得呆板少变化。

制作

  下裙的裁剪

  可用片幅拼接,即梯形片布的拼合

  可用打褶

  或将以上两者结合,从出土实物看,打褶或片幅加打

  褶的较多

  下裙的腰围

  一般为穿着者的1.5-2倍腰围

  下裙沿为2倍以上腰

  襦裙的腰带

  襦裙用布带或宫绦束腰,无如深衣的腰封的样式

历史发展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襦裙是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襦裙始于战国时期。魏晋时期裙腰曰高,上衣曰短,衣袖曰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 三尺。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初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又转向阔大拖沓。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朝鲜族女子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为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

穿着风俗

  襦:短上衣,一般长不过膝。

  袖子:襦的袖子一般较长,窄。

  对襟:则多配以诃子或抹胸。

  腰带: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

  宫绦:以丝带编成,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

  裙:从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种颜色及繁多的式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