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寓意

2022-07-02 11:20:08 百科资料

寓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ù yì。一指寄托或蕴含意旨;二指寄托或隐含的意思。示例:寓意深远。

  • 中文名称 寓意
  • 外文名称 implied meaning;moral;message
  • 拼音 yù yì
  • 基本解释 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拼音

  yù yì

详细解释

  1. 寄托或蕴含意旨。

  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②宋·苏轼《宝绘堂记》:"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

  ③《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自此入 益门 ,度 大散关,寓意山水,日纪一诗,转也摆脱一切。"

  2.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①宋·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②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张忠烈公辞故里诗》:"先生落句,其寓意深矣。"

  ③ 姚雪垠《长夜》四二:"那时候他对这篇小说的寓意还完全不懂,如今仿佛悟解了一点儿。"

  ④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至如太白 《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

文体学名词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寓意深远、寓意深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