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寒热辨证

2022-07-10 02:56:07 百科资料

寒热辨证,中医术语,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病性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 中文名称 寒热辨证
  • 类型 中医术语
  • 出处 八纲辨证
  • 内容 实热、虚热、实寒、虚寒等

鉴别方法

区别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联系

  寒热错杂

  是指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即有寒证的表现,又有热证的表现。是一种寒热同时并见的复杂病理现象。在临床上即可表现为不同部位,也可表现为同一部位的寒热错杂。

  寒热转化

  寒证转化为热证是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之后,寒证随之消失。

  :热证转化为寒证是先出现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之后,热证随之消失。

  寒热真假

  真热假寒: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产生机理是阳盛格阴,临床表现:

  真热--可见身热恶热,烦渴喜冷饮,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

  假寒--四肢厥冷,但却不欲近衣被。

  根据其阳热闭郁而致手足厥冷的特点,又把它叫作"阳厥"。

  真寒假热: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产生机理是阴盛格阳,临床表现:

  真寒--可见精神萎靡,形体倦怠,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假热--仔细分辨,面虽红,但如妆,或游移不定;口虽渴,但喜热饮,饮量不多;身虽热,但喜近衣取暖;脉虽大,但无力。

  格阳於上:面红,口渴;

  格阳於外:身热,脉大。

  鉴别真假:

  是假像的出现多在四肢、头面、体表;而脏腑,气血,津液方面的变化多反映疾病的本质。

  是假像究竟和真象不同,宜仔细观察。

虚实鉴别

实热

  :*实热--是以热邪盛为主,故以壮热、烦渴、神昏、谵语,或腹满胀痛拒按,大便闭结;舌红,苔黄厚燥,脉数或洪数。

虚热

  :*虚热--是以阴液虚损为主,故以消瘦、疲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不欲饮;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实寒

  :*实寒--是以寒邪盛为主,故以怕冷,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剧烈;苔白滑,脉沉弦。

虚寒

  :*虚寒--是以阳虚不足为主,故以面色白,形寒肢冷,倦怠懒言,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细迟或微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