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客发苕溪

2022-07-04 16:03:34 百科资料

《客发苕溪》是清代叶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点出回乡之由--久客外乡,接着写买舟回乡。后两句写已闻乡音、已见乡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时间之快也回应了首句的"趁疾流"。表现了诗人久客在外而一朝得以返乡,途中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诗作的后两句将游子归乡途中迫不及待,忽然听到乡音、看到故乡山川时的激动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 作品名称 客发苕溪
  • 创作年代 清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 作者 叶燮
  • 作品出处 《己畦集》

作品原文

  客发笤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客:作者自指。苕溪(tiáo),水名,在今浙江省北部,流经湖洲(今浙江吴兴)入太湖。

  ⑵容易:指船趁着疾速的顺水飞驰。趁,赶着。

  ⑶讶:惊讶。吴语,吴地方言,这里指乡音。

  ⑷故山:故乡的山 。

白话译文

  客居在外的心情像流水一样起伏难平,水又像客子的愁苦一样涌流不断,趁着急流扬帆赶路。

  忽然间从船窗传进了吴地的方言,抬头一看,月亮已经挂上船头,原来已经回到了家乡 。

创作背景

  《客发苕溪》是作者因直忤上司落职后遨游四方时之作 。作者久居客兴,后乘舟沿笤溪回吴江横山,作此诗写自己途中的感受 。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客发苕溪》描写了归舟的迅疾,表现了作者在久居他乡之后,一旦归家的喜悦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描作者归家时的心情。首句写久在他乡,人心思归,思乡的愁绪像流水一样绵绵不尽;次句则写舟行之急与作者之归心似箭。由于作者沉浸喜悦之中,无暇顾及船外景色的变化。诗的后两句写猛然间听到外面有说家乡话的声音,伸头一看,才发现那挂在船头的已经是故乡的明月了。用"忽诈"二字,不仅显示出了船行迅速,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了作者得以归家的愉快心情。在中国古代众多描写思乡之情和归家时喜悦的诗篇中,这首七言绝句却写得格外轻灵活泼,别有情趣。作者将自己亲身的感受,用凝炼的诗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写舟行之速,李白《早发白帝城》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诗句,表明李白注意着船外景色的变化。而叶燮却反其道而行,写自已一直未注意到船外的景象,猛一发觉,才知道已经到了家乡。这正如他在《原诗》中所说的,是"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大之" 。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初归家时,实有此景。比"忽惊乡树出,渐觉熟人多"更妙 。

作者简介

  叶燮(xiè)(1627-703),字星期,号己畦,人称横山先生,吴江(今属江苏)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四年任宝应县令,未二年,即因触忤长官被参落职。于是纵游海内名山,隐于横山,教授生徒。沈德潜、薛雪俱从游学诗。其《原诗》乃中国古代最系统、最有价值的论诗专著之一,主张以自我之才、识、胆、力表现客观世界之理、事、情,强调创新。其创作成就未能充分体现其理论要求。有些绝句颇有韵味。有《己畦集》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