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流行病学亦称干预研究,是指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 中文名称 实验流行病学
- 亦称 干预研究
- 研究对象 人群
- 实验场所 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
概念
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研究是指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因为在研究中施加了人为的干预因素,因此也常称之为干预研究(intervention study)。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基本特点
1.属于前瞻性研究;
2.随机分组;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4.有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
1.临床试验;
2.现场试验;
3.社区试验:包括群组试验。
研究计划
1.研究目的;
2.研究设计方案;
3.实施步骤;
4.分析方法。
优点
1.在研究中随机分组,平行比较,因此能够较好地控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
2.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因素事先设计,结局变量和测量方法事先规定,研究中能观察到干预前、干预过程和效应发生的全过程,因果论证强度高。
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局限性
1.实验性研究要求研究对象有很好的依从性,但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做到。
2.受干预措施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
3.观察时间长、现场范围广的研究容易失访。
4.费用较观察性研究高。
5.因为研究因素是研究者为了实现研究目的而施加于研究对象,故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选择实验现场
1.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小;
2.实验研究的预期结局事件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以期在试验结束时,能有足够的结局事件达到有效的统计分析。
3.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4.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比较完善等。
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
1.选择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即样本应具备总体的基本特征。
3.选择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高的人群。
4.容易随访的人群。
5.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人群。
6.选择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持试验的人群。所谓依从性是指研究对象能服从实验设计安排并能密切配合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