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滩枣

官滩枣,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襄汾县城关镇官滩村的官滩枣栽培历史已有500余年,明清两朝曾作为"贡品"。官滩枣是襄汾县的农业三大品牌之一,因产地在襄汾官滩村而得名。官滩枣鲜枣果实中大,长柱圆形,平均单果重11克;果皮深红色,肉厚、果核小,味甜、汁少;制干枣果肉呈红糖色,油性大,肉粘、拉开可见糖丝多,耐贮藏。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官滩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中文名称 官滩枣
- 产地名称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 品质特点 果皮深红,肉厚味甜、油性大
- 地理标志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364号
产品特点
生物学特征
官滩枣,民间称其为铁杆庄稼。树冠呈半圆形,树姿半开张,干性较弱,树势较弱,树体中大。主干灰褐色,皮部纵裂,裂纹浅,不易剥落。枣头枝褐红色,年生长量40厘米左右,节间微曲,枝刺短小,皮孔小而密,灰白色。枣股小,灰褐色,圆锥形。通常抽生枣吊2-6个,吊长14-23厘米,着果较多部位3-9节。花量较密,每-花序有单花1-8朵。枣吊有叶10-15片,叶片小,薄厚居中,长卵形,长3.5-6.2厘米,宽1.7-3.1厘米,先端钝尖,边缘锯齿浅,基部偏圆形,绿色,叶柄长0.2-0.4厘米。
20年生植株干高1米,干周0.45米,树高6-7米,枝展5-5.5米。枣头萌发力中等,当年结实力较差。进入结果期较早,较丰产,产量稳定。20年生单株产鲜枣25-35千克。在产地4月上中旬发芽,5月中下旬开花,6月上旬达盛花期,9月下旬果实成熟,10月下旬落叶。
果实中大,长圆形,纵径3.4-4.1厘米,横径2.1-2.7厘米,大小不整齐,单果平均重11.9克,最大单果重15.5克。果面光滑,皮薄,深红色,果点大而显著。梗洼中深中宽,顶凹微浅。肉厚,白绿色,质密较硬,味甜,汁中多,鲜枣含可溶性固形物26-30%,干枣含糖量65.1%,含酸量0.94%。核中大,纺锤形,纵径1.71-2.5厘米,横径0.48-0.79厘米,平均重0.49克,可食部分占果重95.8%。核面较粗糙,沟纹浅,先端短尖,基部略钝,含仁率75%,种仁较饱满。果实品质中上,耐贮运。制干率57%。缺点:成熟期不-致,成熟期遇雨较易裂果。
本品种树势较弱,树体中大,抗寒抗病力较强。适应性差,适于平川、肥水条件较好和沿河平坦地区栽培。
外在感官
官滩枣鲜枣果实中大,长柱圆形,果面洁净,无机械损伤、病虫果和霉烂,无不正常异味,平均单果重11克;鲜枣长柱圆形,干枣深红色,有亮光,果皮深红色,肉厚、果核小,味甜、汁少;制干枣果肉呈红糖色,油性大,肉粘、拉开可见糖丝多,耐贮藏。
内在品质
鲜枣,果肉厚,绿白色,肉质致密,味甜、汁少;干枣含糖65.%以上,肉质金黄,拉开可见糖丝、丝长不易断,有糖香味者,品质上等。
产地环境
官滩枣产地自然条件优越,土壤主要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pH值6.8-7.5,表层有机质含量7.12克/千克,全氮平均为0.85克/千克,有效磷平均为11.82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为175.5毫克/千克,地形为中间低向东西两侧呈阶梯状排列。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型气候,年均气温12.4℃,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年无霜期2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97小时以上,十分适宜官滩枣的生长发育。
历史渊源
官滩枣是襄汾县的农业三大品牌(官滩枣、太平米醋、连村粉条)之一,因其原产地在襄汾县官滩村而得名,该村位于汾河下游东岸,古为镇守汾河官员居住地之一,故有此村名;历代镇守官兵为应灾年所需,连年栽植枣树,形成了枣林。
官滩村是当地有名的红枣种植村,栽培历史长达500余年,曾是明清两朝上缴皇宫的"贡品",留有"日食五颗枣,胜过灵芝草,七十不显老"之说。
据道光五年(1825年)太平(襄汾县由汾城县〈历史上为太平县〉与襄陵县合并而成)县志记载:"枣,有晋枣之名,多食易齿黄,旧志,太平宜枣,其树盈野,居人有半年粮之谣"。
2001年,临汾市启动平川"121"工程后,襄汾县掀起大种官滩枣热潮。
生产情况
2008年,襄汾县适宜官滩枣生长的乡村,保有枣树达15万株,年产量达到1500吨。
2014年,襄汾县有枣树1万余株,占地500余亩,年产果10万千克。
产品荣誉
1997年,官滩枣在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被认定为"山西省十大名枣"。
2000年,官滩枣在乐陵全国红枣交易会上评定为"优质产品"。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官滩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0年10月,官滩枣在首届黄河金三角区域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展销会暨首届苹果文化节组委会获"名优产品奖"。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官滩枣产地位于于山西省襄汾县东南角的汾河下游两岸,介于东经111°21′-115°55′,北纬35°56′-37°18′之间,海拔420-550米。地域保护涉及襄汾县2个乡镇18个行政村,具体是新城镇:官滩村、柴庄村、蒙亨村、伯玉村、伯社村、曲里村、丁村、敬村、柴寺村、陈郭村,南贾镇:万王村、裴村、苍头村、下鲁村、上鲁村、东刘村、下尉村、大柴村。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枣树园地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pH值6.8-7.5的沙壤土或壤土,平地或坡度小于10°的阳坡,生态环境符合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2)品种选择:官滩枣适应性广,抗逆性好,较耐干旱,适宜栽植在滩涂地和沿河流域阶地。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要采取多项技术,如园地选择、栽植、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合理间作(以枣-麦间作为主)、适度密植(成片枣园采用)、整形修剪、花期化控、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实采收、人工烘干、贮藏等。
①生产基地的选择要求: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基地必须远离污染源,该地域的大气、土壤、灌溉水等应该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土壤质地适合枣树生长,有灌溉条件,有机肥料来源充足,农民群众栽培管理技术比较先进,生产积极性高。
②有懂技术的管理人员:枣树丰产生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特别是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钻研业务,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③生产管理:首先是土壤管理,在秋季枣果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枣园行间和树盘要进行耕翻,深度为20厘米左右,目的是使土壤疏松和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吸水和保水能力,有利于冬季积雪,减少和消灭部分土壤中的越冬害虫。其次是中耕除草,在枣树生长期间,降雨和灌溉以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保墒和清除杂草,一般全年中耕除草4-5次,使土壤经常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第三是浇水,根据枣树生育规律,有浇水条件的枣园一般年份应进行四次灌水,第一次在萌芽前进行,第二次在盛花期进行,第三次在果实膨大期进行,第四次在土壤封冻前完成,如7-8月份遇到干旱天气时,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层40-60厘米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灌水方法尽量采用地下输水管道等节水灌溉措施,灌溉水的标准一定要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第四是整形修剪,适宜丰产栽培的树形为小冠疏层形。第五是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在施肥中,采取以施用腐熟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在病虫害防治中,采取以人工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合理综合应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杜绝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规定化学农药使用剂量、使用品种、使用次数,严禁安全间隔期内用药;在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NY5252-2004《无公害食品枣生产技术规程》。
(4)产品采收与保存:9月中下旬,当果实已充分发育成熟,果皮呈品种特有深红色时,采用人工竹竿震落或手工采摘方式采收;需要制干的,采后,立即于阴凉处摊开,随后分批进入烤房,轻烤20-24小时,再置阴凉处摊开阴干,可保存1年以上;需要做酒枣的,手工采摘后,剔除破损、有虫及不规格的,随后于酒中速蘸1-2分钟,取出置于磁坛或其它容器中,密闭保存,可保鲜存放至来年2-3月份。
(5)生产记录要求:在枣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重点记录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健全完整的田间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