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是苏轼的一篇文章,又名《记六一语》,出自《东坡志林》。文章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
- 书名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 别名 《记六一语》
- 作者 苏轼
欧阳修(信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东坡志林》,苏轼著,相当于他学习见闻感慨的笔记。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记六一语》出自《东坡志林·卷一·学问·记六一语》
原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cī)病不必待人指擿(tī),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译文:
昔年,孙莘老认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这是欧阳先生拿他曾今试过的经验告诉他人,所以特别耐人寻味。
注释:
(1)顷岁:近年间
(2)孙莘老:宋孙觉,字莘老,高邮人。
(3)欧阳文忠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文忠"是他的谥(shì)号。
(4)乘间:乘机,趁着空儿。
(5)他:其他,别的
(6)唯:只有
(7) 勤:努力,尽力
(8)而:并且
(9)为:写,练习(写作)
(10)自工:自然精妙; 工:精妙,好。
(11).患:忧虑,担忧。
(12).即:就
(13).至:达到。
(14).疵病:指文章毛病
(15).指摘:挑出毛病、错误,加以批评
(16)尤:尤其,更加
(17)术:方法
(18)以:用,凭借
相关题目:
一.解释词语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尝)曾经
即求过人(即)就
故尤有味(故)所以
无它术(它)其它
二.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B )
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以(拿,用)
B.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而(并且)
C.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其(指欧阳文忠公)
D.故尤有味。 尤(更加,特别)
三.句子翻译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四.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什么??
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答案: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答案: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
阅读启示
勤读书,多作文,才能提高所写文章的质量,此外别无蹊径。大文学家苏东坡,才华绝世,饮誉古今,犹能重视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引为良训,足见他治学的严谨、刻苦。由此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