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2022-07-14 02:35:32 百科资料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是出自《荀子·宥坐》的文言文,作者是荀子。

  • 作品名称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 作者 孔子
  • 创作年代 春秋晚期
  • 作品出处 《荀子·宥坐》
  • 文学体裁 文言文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②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③之器。"孔子曰:"吾闻④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⑤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⑥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⑦有满而不覆者哉!"

  字词解释

  1.欹(qī):倾斜。

  2.于:向

  3.宥(yòu)坐: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宥:通"右",右边、右侧。

  4.闻:听说

  5.顾:回头看

合并图册

  6.挹(yì):舀

  7.恶:哪里

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中去参观,在庙中见到一个倾斜的器具。孔子问看守庙宇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人们的器具(后引申为座右铭)。"孔子说:"我听说这是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人们的器具,空着时就会倾斜,装一半水就会端正,装满水了就会翻倒。"孔子回头望向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他的学生往欹器里舀水,没有水时,欹器是倾斜的;水至欹器一半时,欹器是正的;当水注满欹器时,欹器会倾覆(把欹器内的水全部倒出来以后,欹器又恢复空虚,再呈倾斜状态)。孔子感慨地说:"唉,哪里会有装满了而不会倾覆的呢!"

  (选自《荀子·宥坐》)

启示

  人绝不可骄傲自满,凡是骄傲自满的人,总有一天会跌倒。此为孔子借助教育他的弟子们,人不能自满、自骄;这就是他主张的"损之又损"之道:"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提倡"仁、义、礼、智、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