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童
子童,汉语词语,拼音为zǐ tóng,是古代后妃、仙女的自称。
最早出自《前汉书平话》,南宋时期演变成子童。
- 中文名称 子童
- 拼音 zǐ tóng
- 注音 ㄗㄧˇ ㄊㄨㄙˊ
- 出处 《前汉书平话》
解释
子童:后妃、仙女的自称。
"子童"这个词汇实际上有根源,它应该是由"小童"衍化而来。"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君夫人是诸侯正配夫人,比起后来的皇后,差了一个等级。秦始皇灭六国后,就不愿称王,而称皇帝,以示尊贵,照此推理,皇后也不能再沿称过去君夫人的各种称谓,但是事实上后来的皇后仍然沿袭前称。如《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邓皇后》中即有"小君"之称:"至各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这里的"小君"显然是皇后的谦称。
那么,"小童"何以在宋元时期会变成"子童"的呢?有人考证,其中原因应与当时的文化心理有关,南宋至元,程朱理学大盛,封建伦理纲常被奉为永恒不变的天理。政治上的低气压,必然使话本作者及使用者十分谨慎,"小童"虽然有据,但似乎用"小"称皇后有不敬之嫌,于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也有"小"义,"小童"便衍化为"子童"。
出处
子童:《前汉书平话》卷中:" 吕后 曰:'子童领圣旨,九月二十一日 未央宫 下,斩讫 韩信 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妲己 奏曰:'……今有子童姐姐到来,叫子童要赴仙会去。'"
子童: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二旦扮仙子引侍女上云]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偶因有罪降谪人间,现居 天台山 桃源洞 中。"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船艄奏曰:'告我王,小船不堪载重,况风浪太急,告我王,请一位疎者落水。'……当时夫人欠身而起道:'子童情愿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