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娘炮

2022-07-07 19:16:20 百科资料

娘炮,或称娘气,是一种对男性使用的歧视语,具有性别刻板印象意涵且含有歧视意味。 用来形容一个男性更倾向女性化的传统特征,无论在言谈举止(例如兰花指、女性化用词、声调等等),穿衣打扮或者性别角色方面。

2017年中国妇女报发布性别歧视类禁用词,娘炮一词包括在列。

2021年9月2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公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称要"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

  • 中文名称 娘炮
  • 外文名称 Sissy
  • 别名 娘气
  • 定义 某些方面女性化的男性
  • 词义 贬义词

词语出处

  出处一

  娘炮的意思就是:男生动作表情女性化,形容男生娘娘腔,太做作。

娘炮

  现在多把哪些有女人一样的动作,外貌,行为举止或语言称为娘炮。

  娘炮这词出自于腾讯微博在对于2011年央视春晚讨论时,某人评论魔术节目里魔术师的行为太女性化,说怎么来了个娘炮。

  出处二

  娘炮,同炮娘,意思是,男生动作表情女性化,娘炮一词来自台湾,属形容词并非脏话。出自于台湾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别叫我软柿子》的台词,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意思就是说他生性软弱,怕事跟个娘们一样,有的人就把它延伸出来指男人娘娘腔。

详细介绍

基本释义

  所谓娘娘腔,指的是男孩行为上某种程度的女性化,表现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娘娘腔并不一定会像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可能导致同性恋,但却可能给男孩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带来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娘炮一词来自台湾,属形容词并非脏话。娘炮是出自于台湾的一部青春偶像剧《别叫我软柿子》的台词,女主角骂男主角“娘炮”,意思就是说他生性软弱,怕事跟个娘们一样,有的人就把它延伸出来指男人娘娘腔。

  DNF:娘炮,指女枪炮 或 女重炮掌控者。另:《元气少女缘结神》里的乙比古也被称为娘炮

  娘炮为日常用语,与娘受类似,但娘受为ACG用语。

娘炮标准

  1、上厕所也要找人一起陪着。

  2、体态婀娜,爱穿紧身的裤子和上衣。

  3、吃饭前拍照,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自拍。

  4、3人以上时必定会八卦另外一个人。

  5、喜欢和女性朋友成为闺蜜,在男人面前撒娇。

  6、经常做面膜,香水3米之外也能闻见。

  7、吃饭时很讲究环境,小店里东西再好吃也不去。

  8、买一件衣服也能逛一上午。

  9、性情如女子。

  10、买东西时以拥有杀价技能为傲。

  11、喜欢照镜子,很在意自己的发型、容貌。

  12、乘车时遇到体味重的人便恶心得不行。

  13、ktv点歌老点女生的歌。

  14、说话和打字时经常有”哇塞”、”嗯哪”、“是啦”、“随便啦”之类得词。

形成原因

成长环境

  1.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更多,和父亲缺少交流

  在“娘娘腔”烦扰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关于孩子幼年时期对性别意识建立的问题。这确实跟成长环境、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现在的社会,生存的压力巨大,男人、女人都要出去挣钱,孩子成长过程中,大多时间不是跟着“姥姥”、“奶奶”,就是跟着“妈妈”、“女保姆”,爸爸、爷爷、姥爷类的男性,只不过是孩子偶尔的玩伴而已,孩子们越来越趋向“娘”。

  2.家长过度保护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好。所以,他们对孩子,包括要求学校对孩子,都要过度保护,来不得一点闪失。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不敢冒险、不敢做、不敢当。这种教育方式,对女孩影响不大,但对男孩的性格培育会有影响。

  3.教育现状下的部分产物

  社会竞争激烈,而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孩子在形成性情的阶段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在最重要的小学阶段老师却是以女性为主,更有甚者女性教师占全部,这从根本上让孩子在性情的选择上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光如此,有部分男性老师对学生讲话也是娘娘调。

研究发现

  据德国儿童行为学家的一项专题研究,大约6%的男孩在其上中小学,甚至进幼儿园时,即出现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后仍表现得奶油味十足。

  德国专家已经证实,孩子的娘娘腔基本上与遗传因素无关。一项统计显示,凡父亲在孩提时表现出娘娘腔而成人后又消失的,其儿子表现为娘娘腔的比例与其他家庭的男孩相比只是略高一些。但如若父亲在孩提时代表现出的娘娘腔一直保持至今,那么其儿子表现为娘娘腔的比例就要比其他家庭的男孩高出2~3倍甚至更多。这就意味着,男孩娘娘腔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是与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的。

  实际上,诸如父亲的性格、家长的期待、排行、家里女性多还是男性多、小伙伴的影响等等,都可能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产生一定的作用。

历史记载

  ”娈童始于黄帝“,可以看出男风在中国的悠久历史。魏晋时期,士人涂脂抹粉、注重修饰,出现了大批“伪娘”。男人就必须长得像美女少妇才会被人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才是美男的标准,由此影响了中国人对男性美的看法。

克服之法

专家建议

  1、第一是多运动,提高雄激素水平,运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过多指责只会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异样感,并进而发展为自卑感、内疚感,时间久了就更难克服。

  2、注意表示期待的言辞。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常常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诸如“我真想有个女儿”或“我但愿他是个女孩”等表示自己的期待或希望的话。殊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长此下去男孩便可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牲有意向女孩靠拢。更糟的是,还有的家长出于对女孩的偏爱(或其它种种原因),竟然将自己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模样。家长的这类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孩子的娘娘腔倾向。

  3、让父母树立起榜样。要是当父亲的自己也有点娘娘腔,那就应该有意地尽量予以克服,以免孩子依样画葫芦。

  4、鼓励孩子多与男孩玩耍。特别应该鼓励孩子与男子气较足的大男孩玩耍,而脂粉气较重的男孩则不要过多地纠缠在一起,以免相互之间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5、关注排行。研究显示,独生子或排行最小的男孩,表现为娘娘腔的比率往往较高。这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往往更受呵护,因而也往往更容易缺少独立性。家长不妨对这些男孩多多放开,多多让其独立自主。

  6、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娘娘腔”时,务必循循善诱,而不是责备呵斥,此外最好做到不留痕迹,即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经过种种努力,但孩子的“娘娘腔”行为仍不见好转,那么也切莫长吁短叹、心苦神伤,这时可以向心理医生求助。

应对措施

  1. 从行为上检点自己,尽可能减少与避免娘娘腔的出现,要学习与模仿其他男子的刚阳之气。
  2. 从心理上纠正,是否存在某种变态心理状态,可找有关医生诊治。
  3. 测定体内雄激素等性激素水平,如发观血睾酮水平有下降,则应采用睾酮类药物治疗。
  4. 测定性染色体,排除因性染色体异常病变引起娘娘腔,并作相应处理。
  5. 请旁人多加监督,及时提醒纠正。

争议问题

形象争议

  2018年9月12日,中国的“小鲜肉”男明星近年来一直是大众热捧的对象,但是最近这些长相秀气、打扮精致的男偶像却招来一片争议声。

  网友抨击他们画眼线,抹眼影、涂口红、染头发,没有男子气概,更有人直接炮轰他们是“娘炮”、“男女不分”,批评他们会带坏小孩,“少年娘则国家娘”。

  性别学专家看来,网络上对“娘炮”的批评都源于“性别刻板印象”。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丁瑜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的一些话就属于性别刻板印象,“比如你一个男孩子就应该怎么样,一个女孩子就应该怎么样,‘就应该’后面的那些东西就是刻板印象,它容纳不了半点跟原来的观念不一样的东西。”

  丁瑜指出,社会应该对不同气质的人更加包容,“人不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他总是会有不同的样子、性格和气质。凭什么要求男性呈现出全部一样的(气质),就不能有别的呢?”

  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每个人的男性度和女性度都有差异,“人性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每个人随心所欲地落在极度男性化与极度女性化这两个极端点之间的任何一点上,而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必须落在极端点上”。她还呼吁审美标准的多元化,“男生既可以精致,也可以粗犷,女生既可以阴柔,也可以阳刚”。

  《中国妇女报》也刊文称,“男性阴柔化”是个伪命题,刚柔相济才可成就完美人格……没必要担心越来越多的男孩喜欢精致的生活而变得没有血性……男人变得温柔一些,讲究一些,更尊重女性一些,或许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

公益节目

  央视有一档与教育部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叫《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成立于2008年,截止到2018年,共举办了11期,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一些在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人或者是明星参与进来,制片方为了迎合小鲜肉市场,竟把一堆的“伪娘”们拉出来现身说法,而这些被外界冠以“娘炮”美誉的流量鲜肉,时下正是全民所吐槽的对象,家长们不买账。

  第一:契约精神。节目播出时间定的是八点十分,却私自拖后十三分钟,当家长和孩子都守时的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播出的时候,你却来了一堆毁三观的广告植入。

  第二:理念存在误区,没有对孩子做出正确引导。关于社会上”伪娘“成风的劣象受到了不少媒体的批评,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人民日报也在前些日子对此做出了批评。

  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组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广告管理中心向家长和孩子们发表了致歉信,并承诺将不断改进工作,为观众更好的服务。

代表人物

  诺曼·瑞杜斯

  (NormanReedus)被粉丝称为娘炮,他喜爱翘兰花指,萌系动物控,诺曼瑞杜斯的粉丝们称自己为娘炮军团。

  郭敬明

  郭敬明虽然因抄袭丑闻不断,但依然挡不住他的超强魔力,让一帮小女生为之疯狂。小四总是不失时机的炫炫富,一会来个十步洗脸法,一会弄个豪宅自拍照,一会和某明星搞个断背传闻。实在是娇柔到极致的代表人物。

主流评论

“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

  光明日报刊文:“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近年来,“娘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所谓“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一些举止忸怩作态、喜欢撒娇卖萌的“小鲜肉”,经由影视制作机构和经纪公司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而其中有些人因人品艺德不佳,频频爆出负面新闻,触碰道德底线,甚至踩踏法律红线,不仅为大众所唾弃,甚或身陷囹圄。

  常言道:“不作死,不会死。”一枚“小鲜肉”新星坠落或不足惜,但这股从娱乐圈席卷而来的病态审美风潮,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恶劣影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要用好文艺批评的利器,旗帜鲜明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使文化作品供给在审美上更加正向、丰富、多元,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只有多管齐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股畸形审美风气。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文化审美实现健康发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