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

姥姥,即母亲的母亲的尊称。英文中与奶奶称呼无异:grandmother,口语:grandma。例如中国标准汉语普通话称毑母、毑父为姥姥、姥爷;称祖母、祖父为奶奶、奶爷。
安徽合肥、舒城、芜湖部分地区也尊称姨娘/姑娘为姥姥。
姥,本意母亲或男性对爱人的尊称,引申义,值得尊敬的女人的尊称。
又指,从母(姨妈),母之母(姥姥),母之从母(姨姥姥)。
引申义,德高望重的老年女性的尊称,后来成为女性的尊称。
尊称女子便可称呼姥姥。
- 中文名称 姥姥
- 外文名称 grandmother
- 拼音 lǎo lao
- 解释 一种亲属称呼,身份为母亲的母亲
- 概意 妈妈的妈妈
主要含义
姥 :对女性的尊称。本意,母亲与男性对爱人(爱姥)的尊称。
姥姥 :北方指母亲的母亲,南方指父亲的母父,王母父,曾王母父。
姥通老通母。如:姥姥(对女性的尊称)
姥姥[(maternal)grandmother]∶尊称王母,女性,神仙,天尊,接生姥的尊称。
姥娘(lǎo niáng)
汉字释义
造字方法
形声。从女,老声。〈名〉
姥lǎo/mǔ
【释意】同"老/母"。 【词条】 姥姥:①尊称姥母或毑母(母之母)②尊称奶母或祖母(父之母)③对女性的敬称与尊称 ④尊称接生的女性(因为母亲生产时,容易阴阳两相隔,接生姥相当于救了孩子与母亲,所以尊称姥姥)。⑥姥姥天尊,比如无极老姥,骊山老姥,斗姥天尊。 姥娘:姥姥。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姥公,及时相遣归。"《晋书·王羲之传》:"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琅琊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少阴》:"稚牧於姥,子育於母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有妇人四五,或姥或少。"陆游《阿姥》:"阿姥龙钟七十强。"
①女性的尊称/男性对爱人的尊称。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姥,今以女老者为姥也。"《晋书王羲之传》:"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宋陆游《阿姥》:"阿姥龙钟七十强。"清黄宗羲《吴处士墓碣铭》:"世悲陈同父所志,不过逸民里姥。"未至十余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世说新语》
②母亲的尊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琅琊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少阴》:"稚牧于姥,子育于母也。"
③岳母、婆母的尊称,又姥或爷之母亦称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姥公,及时相遣归。"
④指教女子以女德、女言、女容、女功的女教师。《广韵姥韵》:"姥,女师也。"
⑤姓。《广韵姥韵》:"姥,姓。出何承天《纂文》。"
⑥姥姥天尊,天姥,无极老姥之女,地姥之姊,位于浙江东部,李白曾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来赞叹怹。
常用词组
【爱姥】:男性对爱人的尊称与爱称。
【阿姥】:①男性对爱人的尊称。②对母亲的尊称。③对女性的尊称。④对王母的尊称。【小姥】:女童的尊称。
【少姥】:少女的尊称。
【大姥】:青年女性的尊称。
【老姥】:①男性对爱人的尊称。②对母亲的尊称。③对中年女性的尊称。④对王母的尊称:母父的母亲。同理:老爷指母父的父亲。⑤女性自称。出处:《玉台新咏·古诗》:"阿姥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⑥姥姥天尊,姥姥神:无极老姥,太极老姥,皇极老姥,骊山老姥,泰山老姥,灶王老姥,仓王老姥等。
【太姥】:老年女性的尊称。
【老太姥/太老姥】:德高望重的女性的尊称。
【宝姥】:称年貌年轻的神仙。
【周姥】:周老姥。
【东姥】:即东王母。五老之一。
【西姥】:即西王母。
【南姥】:即南王母。
【北姥】:即北王母。
【太姥】:太姥天尊,在福建省福鼎县境。海拔917米。有五十四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著名胜景有一线天、九鲤朝天、七星洞、一片瓦、二佛谈经、仙人锯板、云标石和国兴寺、玉湖庵、白云山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姥】:天姥天尊。在浙江省嵊县与新昌县之间。
【地姥】:天姥天尊之妹。无极老姥之女。
【斗姥】 :①亦作"斗姥天尊"、"先天道姥",道教所信奉的女神。②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宋元以来崇奉渐盛,尊为"先天斗姥大圣元君"。
【太阳老姥】:太阳的尊称。太极老姥之女。
【太阴老姥】:月亮的尊称。太极老姥之女。
【乳姥】:rǔ lǎo:乳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许怀德 为殿帅,尝有一举人,因 怀德 乳姥,求为门客, 怀德 许之。"
【娲姥】:娲皇/女娲。
【太姥姥】:姥姥的母亲。
【太姥爷】:姥姥的父亲。
【媒姥】:méi lǎo:媒人。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嫁杏》:"昔见朝议大夫 李冠卿,说 扬州 所居堂前杏一窠,极大,花多而不实。适有一媒姥,见如此,笑谓家人曰:'来年与嫁了此杏。'"
【酒姥】:酒姥酒家老人。 宋 孙觌《富阳道中》诗:"白帽炎州客,青裙酒姥家。"
【咪姥】:mī lǎo:从母。咪,意为母亲;姥,意为老。
【姨姥】:姨母与爱姥的姊妹的尊称。
【姑姥】:姑母与爱爷的姊妹的尊称。
【舅姥】:舅母与爱姥的兄弟妇的尊称。
【叔姥】:叔母与爱爷的兄弟妇的尊称。
【舞姥】:从事舞蹈的女性。
【陈姥姥】:即陈妈妈。
【姥爷】:①指岳母父。②指婆婆公公。
【师姥】:医姥/巫师。
【孟姥】:传说中的船神名。
【孟姥孟爷】:传说中的船神。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篇名。唐代李白作。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东南。写作者梦游...
【姥娘】:母亲的母亲。
【姥爷】:母亲的父亲。
【姥爹】:母亲的父亲。
【茶姥】:道教中传说的女神仙,女茶仙。《墉城集仙录》等书中有她的记载。
【姨姥姥】:母父的姨母的尊称。
【姑姥姥】:母父的姑母的尊称。
【舅姥姥】:母父的舅母的尊称。
【叔姥姥】:母父的叔母的尊称。
概况信息
姥 mǔ
未录入百家姓之内,是现有的较为稀少的姓氏之一。在江苏、台湾境内有少量居民。
姓氏来源
姥山实为化名,是由"陷巢州"传说化得。乡贤李鸿章曾自问自答:"山曷以姥名?按《寰宇记》:巢湖将陷,有巫妪前知,南走得免。后人神之,立庙以祀。今湖中姥山庙尚存。"何时化得?"顾山名不见史策,惟唐罗隐有姥山诗"。(《姥山塔碑记》)罗隐游历约在855年前后,姥山得名应在此前。又名圣妃山、圣女山,是为封号、尊称。山名缘庙,起于晋代。"巢湖圣妃庙,在姥山。庙晋时敕建。"(《庐州府志》)唐中和年间庙毁于战乱,后于龙纪元年(889年)重建,改称"巢湖太姥庙"。这位为民敬仰的"巢湖太姥"是谁,哪里人?南唐学者章震明确告诉我们:"巢湖太姥者,姓宁氏,则古巢州人也。"(《重建巢湖太姥庙记》)清代巢湖文史专家李恩绶一再考论,"盖此神姥,姓传宁氏,居隶巢州";"姥姓宁氏,古巢州人"。(光绪《巢湖志》)那么为何民间传称焦姥?学者据巢湖周边乡风民俗解析,设若太姥本姓宁,嫁焦氏,官文正记宁氏,民间俗称焦姥;依娘家称宁氏,据婆家称焦姥;平时谈论称焦姥;祭祀敬香呼太姥。称呼不同,实为一人。
由来
"姥"字,起源于太古母系社会。在汉代及之后的著述中亦屡见不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晋书·王羲之传》:"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琅琊王歌辞》:"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少阴》:"稚牧於姥,子育於母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有妇人四五,或姥或少。"陆游《阿姥》:"阿姥龙钟七十强。"字书最早收入此字者,大约是唐玄应的《一切经音义》,《广韵》亦收入此字,注音莫补切,上姥明。从历代的用例来看,此字既读莫补切,亦读如老音的卢晧切。其含义,有《汉语大字典》所说的"年老的妇人"的意思,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即解释说:"姥,今以女老者为姥也。"有"母亲"的意思,亦用於称呼"姥或爷之母",还有《广韵·姥韵》解释的"姥,女师也"的意思。求之书证,借"姥"为形,以"老"为音,来称呼王母,大概不晚於明代。明代的湖南临湘人沈榜,在其《宛署杂记》卷十七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姥姥"二字:"孙称母之母曰老姥,母之父曰老爷。"晚於沈榜的明代江西宜春人张自烈,在其《正字通·女部》中说:"嫽,即媪之转声,义与媪通。今人称王母为嫽嫽。"沈榜用"姥",张自烈用"嫽",用字不同,读音释义全同。后世,"姥"字通行,而"嫽"字仅存於《正字通》中。张自烈用的"嫽"虽未通行,但他说的"媪之转声,义与媪通",倒给后人不少启发,章炳麟的《新方言·释亲属》中即说:"山西平阳呼祖母曰媪。"概而言之,今中国诸多地方以"姥姥"称王母,至晚在父系社会之前,即已在今中国流行。此由沈榜的《宛署杂记》可证。沈榜借用"姥"字,以表示这个音为卢晧切的称呼,或许是缘於作为形声字的"姥",其表音的右文"老"即读卢晧切,且汉唐宋元以来,有以"姥"称老妇人之例。此字虽不必定为"姥"字,但用"姥"字,亦合唐宋之后俗词书写之惯例。张正烈的用"嫽"字,或许是因为"嫽"为上声来母落萧切,与卢晧切音近。但两者相较,"嫽"之含义,与王母的称谓相去较远,这或许也是后世舍"嫽"而用"姥"之故。那么,这个读音为卢晧切,意思是王母的词,究系由何而来,当用何字?从语义上来看,除了"姥"字之外,还有一个"媪"字,也用以称呼年老妇人。"媪"字,《广韵》注音乌皓切,上晧影。《说文》解释说:"媪,女老偁也。从女,昷声。读若奥。""媪"字见於先秦典籍中,而"姥"字,大约为魏晋之后的用字,《广韵》虽将"姥"字注音为莫补切,上姥明,但一般认为,其为"老"字的后起分化字,专用以指称年老的妇人,玄应的《一切经音义》即说"姥,今以女老者为姥也",含义与"媪"字相近,二者即使不是同源,也是同族。自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以"姥姥"称呼王母,后世遂相沿袭用,一直至今。但"姥姥"二字,不见於明之前的著述中,"老姥"一词倒屡见不鲜。《玉台新咏》所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阿姥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之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中有"菩萨以足指地,魔兵却散,三女变为老姥",《太平广记》引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何比干》中有"门首有老姥,看可八十馀",宋曾慥《高斋漫录》中有"老姥自言病痁求药,公随行偶有药,取以遗之"。这几例中的"老姥"皆为老妇人之意。但从用字及称谓的传承来看,沈榜所说的"姥姥",当由"老姥"而来,二者读音虽同,但含义有别,由泛称年老妇人,转而专用以指"母之母",这也或许是沈榜记作"姥姥",而不作"老姥"的缘由之一。再由"老姥"上溯,则当为秦汉之前的"老媪"。按照时序,随著语音之变,语义之变和用字之变,先有"媪"和"老媪",然后有"姥"和"老姥",再然后,便有了"姥姥"。
相关亲属
姥姥的小家庭
姥姥的阿爷:姥爷(妈妈的爸爸)。对称:孙女/孙男。
姥姥的女儿:母亲/妈妈。对称:女亲(息女)/男亲(息男)。
姥姥的儿婿:父亲/爸爸。对称:女亲(息女)/男亲(息男)。
姥姥的女儿:姨母/茙母/姨妈。对称:甥女/甥男。
姥姥的儿婿:姨父/茙父/姨爸。对称:姨女/姨男。(大姨子/小茙子之子)
姥姥的男儿:舅父/舅爸。对称:甥女/甥男。
姥姥的儿妇:舅母/舅妈。对称:姑女/姑男。(大姑子/小姑子之子)
姥姥的女儿:(母亲的同母姊妹)同母姨母。对称:同母甥女/同母甥男。
姥姥的男儿:(母亲的同母兄弟)同母舅父。对称:同母甥女/同母甥男。
姥姥的从女:(母亲的从母姊妹)从母姨母。对称:从母甥女/从母甥男。
姥姥的从男:(母亲的从母兄弟)从母舅父。对称:从母甥女/从母甥男。
姥姥的孙女:姊妹/我(女性)。对称:姊妹/兄弟。(同母同父姊妹)
姥姥的孙男:兄弟/我(男性)。对称:姊妹/兄弟。(同母同父兄弟)
姥姥的孙女:同母异父姊妹。对称:同母异父姊妹/同母异父兄弟。(母姊妹)
姥姥的孙男:同母异父兄弟。对称:同母异父姊妹/同母异父兄弟。(母兄弟)
姥姥的孙女:从母姊妹/姨姊妹。对称:从母姊妹/从母兄弟。(姨母之息女)
姥姥的孙男:从母兄弟/姨兄弟。对称:从母姊妹/从母兄弟。(姨母之息男)
姥姥的孙女:舅表姊妹。对称:姑表姊妹/姑表兄弟。(姑母之息女)
姥姥的孙男:舅表兄弟。对称:姑表姊妹/姑表兄弟。(姑母之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