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妫州

2022-07-10 10:22:10 百科资料

妫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北燕州置,属河北道,治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保岱镇。长安二年(702年)移治清夷军城,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怀来县、怀安县、涿鹿县及北京市延庆县等地。开元中朔方节度使张说在州北筑长城,其东南有居庸塞,形势险要,为北方重镇。天宝初年改妫州为妫川郡。乾元元年(758年)恢复妫州。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作为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被割让给契丹。契丹改名为可汗州。

  • 中文名称 妫州
  • 改制 唐贞观八年
  • 本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 现在 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旧怀来

历史缘起

  妫州是唐朝州名。治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城西南二十里的保岱。武则天长安二年,徙妫州治于旧清夷军城。

历史传说

  尧、舜是中国上古最贤德的两位君主,尧把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嫁给舜,舜纳尧二女于妫汭。隋怀戎县(今河北省涿鹿保岱)。武德七年,讨平高开道,置北燕州,复北齐旧名。其地在今涿鹿县城西南二十六里保岱镇。汉代为上谷郡之潘县(潘读去声,音判)。汉高帝刘邦七年(前200)封兄子刘信为羹颉侯,都潘县。潘县城中有个大泉子,名叫潘泉,纵广数十步,东出城流入协阳关水,由于历史传说的原因,取名妫水。

  贞观八年,州改名妫州,取妫水为名。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为加强军事"徙妫州治于旧清夷军城(今官厅水库下废怀来县城)",妫州从今河北省涿鹿保岱徙至废怀来县城以为犄角。经后,发源于延庆东北流经于废怀来县城的古清夷水也随之改为了妫水。

历史沿革

  唐天宝元年(742)改妫州为妫川郡。乾元元年(758)安史乱后,废妫川郡、县,复置妫州。

  后唐同光二年(924)七月庚申二十三,唐置威塞军于新州(今涿鹿县),以妫州隶之。

  后晋天福元年(936)十一月,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其中包括妫州。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妫州为可汗州。

  蒙古太祖十年(1215)五月庚申初二蒙古破金中都(今北京),妫州之名随之消失。

  "妫水"从河北省涿鹿县保岱随着妫州治也被北京延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