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契诃夫短篇小说

2022-07-03 15:02:55 百科资料

契诃夫的显著特色是他能够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质。他高度淡化情节,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

  • 中文名称 契诃夫短篇小说
  • 作品赏析 朴素、自然等
  • 作品特点 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质
  • 契诃夫 俄国作家

作品目录

  哀伤

  歌女

  套中人

  拔萝卜

  坏孩子

  跳来跳去的女人

  必要的前奏

  假面

  外科手术

  变色龙

  卡什坦卡的故事

  凡卡

  脖子上的安娜

  柳树

  未婚夫和爸爸

  彩票

  美妙的结局

  窝 囊

  出事

  名贵的狗

  我的"她"

  醋栗

  牡蛎

  相识的男人

  打赌

  农民

  小人物

  代表

  胖子和瘦子

  姚内奇

  带阁楼的房子

  普里希别耶夫中士

  夜莺演唱会

  第六病室赏析

  乞丐

  预谋犯

  新娘

  小职员之死

  演说家

  瑞典火柴(推理)

  在流放地

  捉弄

  不必要的胜利故事

  飞岛(科幻)

  在催眠术表演会上

  在钉子上



作品赏析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有:《胜利者》(1883)、《变色龙》(1884)、《草原》(1888)、《没意思的故事》(1889)、《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六病室》(1892)。后来,他由开始创作戏剧,如《结婚》(1890)、《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伊凡诺夫》(1887-1889)、《樱桃园》(1903-1904)等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