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怙

失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ī hù,指死了父亲。《诗・小雅・蓼莪》中有记载"无父何怙?"故后称父亲死去为"失怙"。
- 中文名称 失怙
- 拼音 shī hù
- 引证解释 《诗・小雅・蓼莪》
- 解释 死了父亲
单字解释
失
shī
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违背:失约。失信。
找不着:迷失方向。
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tiáo)。
没有达到:失望。失意。
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失色。
笔画数:5;
部首:大;
笔顺编号:31134;
笔顺读写:撇、横、横、撇、捺。
怙
hù
依靠,仗恃:怙势。怙恃(亦为父母的代称)。怙乱(乘祸乱之际谋取私利)。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失怙(失了父亲)。
笔画数:8;
部首:忄;
笔顺编号:44212251;
笔顺读写:点、点、竖、横、竖、竖、横折、横。
失怙指丧父,即死了父亲(one's father died)。
语本《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清代黄景仁《和容甫》诗:"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现代戏曲家洪深《歌女红牡丹》:"红牡丹幼年失怙,事母尽孝。"
相关词语解释
失之东隅 失抎 失悔 失貌 失道寡助 失命 失稔 失算 失亡 失物 失迷 失慎 失张冒势 失失慌慌 失仪 失挫 失恋 失损 | 达失蛮 流离失所 坐失事机 佚失 惊惶失色 得失参半 横失 顾此失彼 万无一失 百不失一 坐失良机 北叟失马 得马失马 乖失 费失 前失 半失业 交臂失之 |
词语出处
怙,形声字,从心,古声。动词, 本义为:依仗,凭借。譬如:
怙,恃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怙其俊才。--《左传·宣公十五年》
怙势作威。--柳宗元《封建论》
亦通作"⛅"--《康熙字典》
赫河之曜,何可⛅也。--《扬子太玄经》
引申义
在后世使用中,怙字由动词而变化为名词,意思有二:
父母的合称 [parents]:
孩失其怙,幼丧所亲;旁无弟兄,藐然一身。--白居易《寄乌江十五兄文》
父亲 [father]:
怙、恃二字,分言之,父曰怙,母曰恃……合言之,父母通谓之怙。--《正字通》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所以失怙和在一起就引申为"丧父"。大多数情况下都指失去父亲。
其他
怙恃(hùshì),本义为依仗,凭借,如:怙恃其险。后来用"怙恃"为父母的代称,如:少失怙恃。与失怙一词对应出现的是失恃,即死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