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伏羲祭典

太昊伏羲祭典(新乐伏羲祭典),河北省新乐市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文献记载,新乐曾是伏羲氏寓居地,明万历年间,羲台城废,留下遗址,是新乐祭祀伏羲的中心地。 伏羲祭祀日期为农历三月初十至三十日,正祭典日为农历三月十七至十九日,一祭三日,典礼仪式包括鸣礼炮、击鼓鸣钟、供奉祭馔、恭读祭文等。
2011年5月23日,太昊伏羲祭典(新乐伏羲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37。
- 中文名称 太昊伏羲祭典(新乐伏羲祭典)
- 批准时间 2011年5月23日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申报地区 河北省新乐市
- 遗产类别 民俗
历史渊源
新乐"伏羲台"俗称"人祖庙",属于新石器时代古遗址,距今已有7800多年的历史。现今伏羲台由上下三层台罗叠而成,台高27.3米,台上有龙师殿、六佐殿、寝宫、华胥殿、钟鼓亭、历代石碑刻等。
《史记》记载的"野台"、《魏书》记载的"义台"即"伏羲台",或称"羲台"。《明一统志》卷三称:"羲台在新乐县,有碑记,字剥落不可读。""羲台"遗址尚存,今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隋朝大业(605-617)中,新乐就有"羲皇圣里"之名。明万历年间,羲台城废,留下遗址,台上保留伏羲庙古庙,几经毁修,一直是新乐祭祀伏羲的中心地。历代祭典有御祭、官祭、民祭三种方式。1985年后,伏羲庙祭典重新恢复,祭日为传说伏羲氏诞辰的农历三月十八。当地各界及民众踊跃参与,还有全球华人、华裔以及外国友人前来参加盛典。
民俗内容
新乐伏羲祭典是在河北省新乐市伏羲庙举行的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祭祀仪式。古代的伏羲祭祀分为御祭、官祭和民祭三种形式。官祭一般由礼部制定,在特定年份进行。民祭则从农历三月十七开始。三月十七晚上,一些民众会为伏羲守夜。三月十八正祭达到鼎盛,因为民间相传这一天是伏羲的诞辰日。同时还会举办庙戏、伏羲庙灯会和传统手工艺品交易会,一直持续到三月十九下午。"根据明代史料记载,伏羲祭典无论官祭还是民祭,大体都分为迎献、初献、亚献、终献、傩、撤馔、送神等仪式,还有丰富的舞乐。"
现代新乐伏羲祭典主要包括公祭和民祭两种形式。公祭有击鼓、鸣钟、恭读祭文、乐舞告祭、供奉祭馔、进奉高香、行祭拜礼等仪式,民间祭祀仪式有迎神、祈求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新乐伏羲祭典是华人祭典人文祖先伏羲的最高习俗,新乐自古就有"羲皇圣里"之称,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伏羲台就是一个历史见证。从民间传说到当地习俗,都留下了伏羲文化的印迹。
传承人物
李占平,男,汉族,1958年5月生,新乐伏羲祭典省级传承人。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1995年,恢复公祭活动。
2017年4月13日,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活动在新乐举办。
文化影响
新乐把伏羲文化作为主题文化,用这一品牌提高新乐伏羲文化知名度。'伏羲'已成为新乐的一张名片,伏羲祭典吸引了海内外数以万计的华人来这里寻根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