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太岁咒

2022-06-28 22:06:27 百科资料

战国时代似乎有一种"岁星纪年法",就是用岁星在天上的位置来表示年度,一年一个辰,12年一循环,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占星术推算。本命年是指:个人出生时的属相,恰好是和当年属相相同就被叫做称作本命年,古书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因此本命年的人必定百事不顺,多厄运横祸。

  • 中文名称 太岁咒
  • 起源 战国时代

太岁起源

  战国时代似乎有一种"岁星纪年法",就是用岁星在天上的位置来表示年度,一年一个辰,12年一循环,而其用途在于古代的占星术推算。本命年是指:个人出生时的属相,恰好是和当年属相相同就被叫做称作本命年,古书有"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因此本命年的人必定百事不顺,多厄运横祸。

  起初,由于人们仰头观测天体运行时,所用来标明的地理方位,常常与生活中所习惯的方位颠倒。 岁星的运行会有误差,岁星就是木星,木星每年走31度(1辰,木星回归周期398.88日),11.86年就绕天一圈每86年就会差1个辰,称为"岁星超辰"。这误差很麻烦,会造成占星术不准确。

  为了避免误差,所以在战国时代中晚期,占星家们设计了太岁这个完美的星体。太岁,是从岁星转化来的虚拟星体,太岁被规定旋转方向与五大行星一样,如此一来,当人们使用太岁纪年时,太岁的方位移动方向,就与地理上的习惯(北上南下、左西右东)相符合了。另外又规定太岁每年行走30度(1辰),12年刚好绕天一圈,所以可以更准确的用来纪年(后来演变为干支纪年法,持续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会发生误差。

  《续文献通考·郊社考 卷一百九》:"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已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神也。"古人将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对应一个地支,称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大致上就是每岁行一次。

太岁信仰

  古代

  太岁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

  古时候将太岁视为君王,东汉王充的《论衡》说:"太岁之意,犹长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占》说:"帝王系命于太岁、后妃系命于岁之阴"在清代《协纪辩方书》得到一个扼要的总结:"太岁,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太岁为贵神,其所在之向当然也是尊贵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却因为太岁所在的方向太过于尊贵,反而必须避开,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

  太岁并不是凶神,而是守护神,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1881-?)说:"夫太岁,至尊,非煞也。"。

  清代《协纪辨方书》也说:"《广盛历》曰:岁破者,太岁所冲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按,岁破为最凶之神,而《广盛历》云'战伐向之吉'者,盖向岁破、即坐太岁而敌人乃居岁破之位也,然则乃是用太岁,非用岁破也。"只要坐太岁(亦即背对太岁),让敌人面向太岁,那么敌人就陷于"岁破"的大凶位,因此背太岁者吉,面太岁者凶,不言可喻。从以上的讨论,只要依照"右背刑,左前德"的规则,就可以安处在吉位,一旦不按此律,那么在前、后、左、右排列组合后,渐渐由吉转凶,而以"迎刑左德(背德面刑)"为最凶。但是后来太岁的吉神面向被忽略,成为了一个凶神了。

  太岁咒--恭请太岁星君咒

  (太岁当头坐,我喜恐有祸)或(太岁出现来,无病恐破财)若府上如有者,请安奉太岁符,以求太岁平安无事,工商利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万事如意,福运哼通。

  1 、安奉太岁星君可安奉在廰堂,神佛同位,竃君神位或其它清净之处。

  2 、民间多在年初正月中或择于农历正月初九日乃玉皇上帝万寿辰,是时宜用清茶四果、红圆、面线、香烛、太极金、天金、尺金、寿金、敬奉大吉,焚香礼拜,请太岁星君到此安镇合家平安。(或是工商倍利,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万事如意,福运哼通等等。可按自己意予以祈求。)礼华烧金钱放爆竹仪式即完成。

  2 、谢太岁於十二月二十四日早,宜用香花,果品,清茶寿金,拜谢太岁星君。

  安奉时口念三次(恭请太岁星君咒):咒曰:(奉请三星照令符。天上日月来供应。南门北门推五行。唵佛显灵勒真令。八卦祖师其中形。玉旨奉令太岁( )年。值年( )星君到此镇。七星五雷护两边。六甲神将到宫前。六丁天兵守后营。天宫赐福神共降。招财进宝聚当明。弟子一心三拜佛。值年太岁降来临。急急如律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