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太和五铢

2022-07-10 03:55:10 百科资料

太和五铢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形制类五铢钱,然制作粗疏。"太和五铢"四字呈方折篆体,直读,光背。因许民间自铸,故铜质混杂,大小不一。大者径2.5厘米、重约3.0克,小者径2厘米、重2.3克左右。太和五铢铸行有限,流通仅在京师洛阳一带,未成北朝之统一通用货币,故传世及出土数量亦少。

  • 中文名称 太和五铢
  • 种类 古代钱币的一种
  • 重 2.9克左右
  • 直径 2.5cm左右
  • 铸造时间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

相关介绍

  太和五铢为北魏建国百年后的"第一钱",可惜的是孝文帝的这次铸行并不成功。其原因一是"太和五铢"铸行后,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而不入徐州、扬州之市,未能成为北朝的统一通用货币;二是私铸盛行,劣质钱充斥,造成物价不断剧烈波动。

收藏价值

  铜钱是具有古代历史气息的一项收藏品,可以映射出历史的年轮。太和五铢是存世数量稀少的北朝铜币,铸造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该钱存世数目非常稀少,非常珍稀罕见,备受藏家青睐,据专家介绍,太和五铢是因为铸行有限,仅在京师洛阳一带流通,未成北朝之统一通用货币,故传世及出土数量亦少,尺寸大者更为珍贵,目前在艺术市场上升值很高,确实值得收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