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天理

2022-07-02 06:25:19 百科资料

天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

儒家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亦指自然的法则;犹言天道。《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南朝 梁江淹《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等。

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 中文名称 天理
  • 外文名称 heavenly principles;natural justice
  • 拼音 tiān lǐ
  • 释义 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
  •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 指自然的法则。
  2. 犹言天道。
  3. 儒家把天理看作本然之性。
  4. 天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
  5. 星名。

引证解释

  1、指自然的法则。

  《庄子·天运》:"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韩非子·大体》:"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

  2、犹言天道。迷信者谓天能主持公道。

  南朝 梁江淹《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今日天理昭然,一一是他亲口招承,伏乞相公高抬明镜,昭雪前冤。"

  《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子针将石碏来书宣扬一遍,众人方知吁厚被擒,皆石碏主谋,假手于陈,天理当然,遂纷然而散。"

  3、儒家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1],。程朱理学将"天理"引申为"天理之性",是"仁、义、礼、智"的总和,即封建的伦理纲常。他们还把"天理"与"人欲"相对立,成为一种禁欲主义的压抑人性的主张。在明、清时,受到李贽、戴震等进步思想家的有力批判。

  《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处,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惑人无穷......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孔颖达疏:"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灭绝矣。"

  4、天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

  天理作为自然的法则,人类的智慧可以根据其动态规律来主导事物向更高层面上发展,因此,天理的动态结果是可以由人类智慧主导的,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法门。--比如我们的优生学,就是由人类智慧来改变或诱导自然发展状态(天理)的科学,--可以通过计算人体生物钟(体力、情绪和智力周期)等等方法,来获得精子与卵子的优越状态,从而达到优生后代的目的。

  5、星名,英文Judge for Nobility,属紫微垣,共4星,位于大熊座内,传说为监禁贵族的牢狱或执法官。

  《隋书·天文志上》:"魁中四星,为贵人之牢,曰天理也。"

  《步天歌》:"天理四星斗里暗,辅星近看开阳淡。"

  6、大学名,指天津理工大学

  7、社会运转规律

相关成语

  • 天理昭彰 〖解释〗天理:天道,自然的法则。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指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劝善,报应分明。
  • 天理难容 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 天理良心 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 天理不容 〖解释〗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 天理昭昭 〖解释〗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近义词

  天诛地灭 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