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大鳞白鱼

2022-07-13 15:13:06 百科资料

大鳞白鱼(学名:Anabarilius macrolepis)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白鱼属的鱼类,俗名梆鱼、白条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石屏异龙湖等,多生活于湖的开敞水面以及活动于水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异龙湖。 体长可达14.8厘米。

大鳞白鱼是一种珍惜淡水鱼类,为中国特有。本种仅产于云南异龙湖,1981年异龙湖干涸20余天,鱼类绝灭。

  • 中文名称 大鳞白鱼
  • 拉丁学名 Anabarilius macrolepis
  • 二名法 Anabarilius macrolepis Yih et Woo
  • 界 动物界
  • 纲 硬骨鱼纲

形态特征

  背鳍Ⅱ-7;臀鳍Ⅲ-9-11;胸鳍Ⅰ-8;腹鳍Ⅰ-14-15。鳃耙15-18(17)。下咽齿3行,2.4.5-4.4.2,尖端钩状。侧线鳞57[(12-13)/(3-V)]68。体长为体高的4.3-5.1(平均4.8)倍,为头长的3.9-4.8(4.3)倍,为尾柄长的5.0-6.4(6.0)倍,为尾柄高的10.7-13.2(11.8)倍。头长为吻长的3.3-4.0(3.7)倍,为眼径的3.9-4.7(4.5)倍,为眼间距的3.1-3.6(3.4)倍。体侧扁,头后背部明显隆起,身体最高处在躯干前部。头背面宽平。口端位,口裂向上,上颌缺刻小,下颌稍突出,后端达鼻孔正下方。侧线在胸鳍基部上方向下弯折至腹部向后延伸,至臀鳍基部末端又向上弯折入尾柄中线。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鳍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硬,仅末端柔软分节,起点位于吻端至最后鳞片的中点,或更近于尾鳍基。腹鳍起点略前于背鳍,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靠臀鳍基部。鳔2室,后室末端钝圆,其长为前室的2倍。腹膜灰黑色。福尔马林固定后,体背的鳞片边缘呈灰黑色,体下侧及腹部为灰白色。除尾鳍略带黑色外,其他各鳍也呈灰白色。

  生境:湿地--常年淡水湖(储水面积超过8公顷)

  体形:体长而稍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腹缘呈弧形,自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腹棱。吻稍钝,吻长短于眼径。口亚上位。口裂斜,后端伸达鼻孔的下方,下颌略长于上颌。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软条或为末端柔软的硬刺,其起点约位于吻端至最后鳞片之间距离的中点。侧线鳞57-69,第1鳃弓外侧鳃耙15-18。体长150mm。中上层小型鱼类,喜栖息于湖泊的开敞水面,以浮游动物及小虾为主食。产卵期3-9月,以5-6月为盛期;卵粘性,粘着于水草上。是产地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仅分布于我国云南。

致危因素

过去

  自然灾害-旱灾

  内在因素-扩散能力有限

  内在因素-分布区狭窄

现在

  内在因素-扩散能力有限

  内在因素-分布区狭窄

将来

  内在因素-扩散能力有限

  内在因素-分布区狭窄

保护措施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绝灭 EX

  依据标准:本种仅产于湖,1981年异龙湖干涸20余天,鱼类绝灭

  已有:

  政策性保护行动-立法-规划-国家以下各层次

  政策性保护行动-社区管理-资源管护

  科学研究行动-保护措施

  生境与实地保护行动-恢复

  物种保护行动-恢复措施

  建议:

  政策性保护行动-立法-规划-国家以下各层次

  政策性保护行动-社区管理-资源管护

  科学研究行动-保护措施

  生境与实地保护行动-恢复

  物种保护行动-恢复措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