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大驳骨

2022-07-06 07:58:53 百科资料

大驳骨(学名:Laurocerasus zippeliana (Miq.) Yu et Lu),又名大叶野樱、驳骨木、黑茶树、黄土树、大叶稠李。蔷薇科桂樱属植物。

黑褐色,无毛,核壁表面稍具网纹。花期7-10月,果期冬季。

产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 中文名 大驳骨
  • 学名 Laurocerasus zippeliana (Miq.) Yu et Lu
  • 别称 大叶野樱、驳骨木、黑茶树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植物信息

  常绿乔木,高10-25米;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明显小皮孔,无毛。叶片革质,宽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或宽长圆形,长10-19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叶边具稀疏或稍密粗锯齿,齿顶有黑色硬腺体,两面无毛,侧脉明显,7-13对;叶柄长1-2厘米,粗壮,无毛,有1对扁平的基腺;托叶线形,早落。总状花序单生或2-4个簇生于叶腋,长2-6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长1-3毫米;苞片长2-3毫米,位于花序最下面者常在先端3裂而无花;花直径5-9毫米;花萼外面被短柔毛;萼筒钟形,长约2毫米;萼片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先端圆钝;花瓣近圆形,长约为萼片之2倍,白色;雄蕊约20-25,长约4-6毫米;子房无毛,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果实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8-24毫米,宽8-11毫米,顶端急尖并具短尖头;黑褐色,无毛,核壁表面稍具网纹。花期7-10月,果期冬季。

生长习性

  生于石灰岩山地阳坡杂木林中或山坡混交林下,海拔600-2400米。

地理分布

  产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日本和越南北部也有。

栽培技术

  ​栽种

  栽植前要把地整平,可挖直径宽0.8米乘以深0.6米的坑,坑里先填入10厘米的有机肥,把苗放进坑里,使苗的根向四周伸展。樱花填土后,向上提一下苗使根深展开,在进行踏实。栽植深度在离苗根上层5厘米左右,栽好后浇水,充分灌溉,用棍子架好,以防大风吹倒。栽种时,每坑槽施腐熟堆肥15千克-25千克,7月每株施硫酸铵1千克至2千克。花后和早春发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长枝,尽量避免粗枝的修剪,以保持树冠圆满。

  浇水

  定植后苗木易受旱害,除定植时充分灌水外,以后8-10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湿但无积水。灌后及时松土,最好用草将地表薄薄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在定植后2-3年内,为防止树干干燥,可用稻草包裹。但2至3年后,树苗长出新根,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则不必再包草。浇水根据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决定,一般与施肥相结合。应充足而不过量,以水控树,以水调肥。一年应浇3-4次水。有节水设施的进行可控滴水灌溉,利于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水利用率。

  施肥

  樱花每年施肥两次,以酸性肥料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饼、鸡粪和腐熟肥料等有机肥;另一次在落花后,施用硫酸铵、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速效肥料。一般大樱花树施肥,可采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树冠:正投影线的边缘,挖一条深约10厘米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此法既简便又利于根系吸收,以后随着树的生长,施肥的环形沟直径和深度也随之增加。樱花根系分布浅,要求排水透气良好,因此在树周围特别是根系分布范围内,切忌人畜、车辆踏实土壤。行人践踏会使树势衰弱,寿命缩短,甚至造成烂根死亡。

  修剪

  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长枝、重叠枝及病虫枝。另外,一般大樱花树干上长出许多枝条时,应保留若干长势健壮的枝条,其余全部从基部剪掉,以利通风透光。修剪后的枝条要及时用药物消毒伤口,防止雨淋后病菌侵入,导致腐烂。樱花经太阳长时期的暴晒,树皮易老化损伤,造成腐烂,应及时将其除掉并进行消毒处理。之后,用腐叶土及炭粉包扎腐烂部位,促其恢复正常生理机能。

主要价值

  能够活血止痛;接骨续伤;止血。主筋伤骨折;扭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腰痛;月经过多;崩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