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大叶茜草

2022-07-15 10:12:03 百科资料

茜草科,茜草属的一种植物。草本,通常近直立,高1米左右,很少攀援状;茎和分枝均有直槽,近无毛,平滑或有微小倒刺。叶4片轮生,纸质或薄革质,矩圆状卵形至卵形。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地带。

  • 中文名称 大叶茜草
  • 别称 西南茜草、四片瓦
  • 二名法 Rubia schumanniana Pritze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草本,通常近直立,高1米左右,很少攀援状;茎和分枝均有4个直棱和直槽,有时在棱上亦可见直槽,近无毛,平滑或有微小倒刺。

  叶为4片轮生,厚纸质至革质,披针形、长圆状卵形或卵形,有时阔卵形,长通常4-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或近短尖,基部阔楔形,近钝圆,乃至浅心形,边稍反卷而粗糙,通常仅上面脉上生钩状短硬毛,有时上面或两面均被短硬毛,粗糙;基出脉3条,如为5条则靠近叶缘的一对纤细而不明显,通常在上面凹陷,在下面凸起,网脉两面均不明显;叶柄近等长或2长2短,约0.5-1.5厘米,有时可达3厘米。

  聚伞花序多具分枝,排成圆锥花序式,顶生和腋生,腋生的通常比叶稍短,顶生的较长,总花梗长可达3-4厘米,有直棱,通常无毛;小苞片披针形,长3-4毫米,有缘毛;花小,直径约3.5-4毫米;花冠白色或绿黄色,干后常变褐色,裂片通常为5,很少为4或6(原记载),近卵形,渐尖或短尾尖,顶端收缩,常内弯。

  浆果小,球状,直径约5-7毫米,黑色

大叶茜草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产中国西南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效

  止血化瘀、消炎解毒

主治

  用于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肿瘤,经闭,水肿,血崩,跌打损伤,肝炎,痈肿疔毒,蛇伤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克。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敷患处

成分

  含大叶茜草素(Pubimaillih)

大叶茜草介绍

  药材名:大叶茜草

大叶茜草

  拼音名:Dayeqiancao

  英文名:-

  拉丁名:Rubiaschumahhiaha Pritz R-maillardir lerl et var

  别名:西南茜草,四片瓦,大茜草

  植物园创新引种植物名录--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

  门拉丁名

  Angiosperms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

  纲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中文名

  茜草科

  科拉丁名

  Rubiaceae

  科号

  223

  种拉丁名

  Rubia schumanuiana Pritzel

  种中文名

  大叶茜草

  引种地点

  江西上犹、云南蒿明

  引种时间

  20041027、20050104

  引种号

  041556、058536

  引种材料

  苗

  鉴定人

  赵子恩

  Id

  2921

  栽培地点

  引种过渡圃

  引种数量

  10株苗

  生长性状

  藤本

名称考证

  西南茜草(《中药志》)、四片瓦、大茜草(云南)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

药用部位

  大叶茜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

  苦,寒。心、肝二经。

功效主治

  止血化瘀,消炎解毒。用于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肿瘤,经闭,水肿,血崩,跌打损伤,肝炎,痈肿疔毒,蛇伤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克。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敷患处。

  【化学成分】:含大叶茜草素(Pubimaillih)(3-甲氧羰基-4-羟基-6),6-二甲基荼骈(1",-2-2,3) -吡喃-1-羟基-2-甲氧基蒽醌、1-羟-2-甲基蒽醌 1.4-二羟基-1-甲基蒽醌、B-谷甾醇。

  【参考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功效分类】止血药,化瘀止血药

  【相关药材】:柔毛茜草 林茜草 云南茜草 茜草茎 茜草

  【关 键 词】:止血化瘀 消炎解毒 血热 各种出血便血尿血 月经过多 肿瘤 经闭 水肿 血崩 跌打损伤 肝炎 痈肿疔毒蛇伤

栽培技术

  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播种

  茜草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行距为30厘米。每亩播种量3公斤。茜草出苗后,应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移栽时,将茜草苗按行株距50×3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扦插繁殖:选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节剪成插条。按行株距10×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上露1节。浇水、保墒、遮荫,以利成活。培育1年即可移栽。

  田间管理

  茜草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现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害防治

  茜草根腐病可于发病初期用1:1:120波尔多液防治,或用多菌灵防治。白粉病用粉锈宁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可用蚜螨净防治。

  收获与加工

  茜草一般于移栽后2-3年的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先将地上茎藤割去,再刨出地下根,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要出售。亩产量150公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