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疣壁虎

多疣壁虎,原始的小型爬行动物,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身体背腹扁平,长达10~12厘米,背面暗灰色,有黑色带状斑纹。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西至四川(东部),北达陕西(南部),甘肃、朝鲜(南部),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等地。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中文名 多疣壁虎
- 拉丁学名 Gekko japonicus
- 别称 四脚蛇
- 二名法 Japanese gecko
- 界 动物界
识别特征
雄性全长(55~65+55~66)mm,雌性全长(56~65+48~57)mm。头大,略呈三角形;吻斜扁,吻鳞长方形,宽 为高的2倍:眼无活动眼险;耳孔小,卵圆形,深陷;上唇鳞8~12枚;颏鳞前宽后窄,呈倒三角形,颔片2~3对,内侧一对大,外侧一对小;全身均被粒鳞,平铺排列;体背疣鳞显著大于粒鳞,呈圆锥形。体和四肢腹面被覆瓦状鳞。雄性具肛前孔4~8个。四肢短,除第1指、趾外、均具爪:指、趾下瓣单行,趾间无蹼。尾稍侧扁,尾基部两侧各有3个肛疣;尾背面被覆瓦状小鳞,每7~9列成一节;腹面的覆瓦状鳞较大,中央具一行较宽的鳞片。体背面灰棕色;头及躯干背面有深褐色斑,并在颈及躯干面形成5~7条横斑。四肢及尾背面有黑褐色横纹;体腹面淡肉色。


生活习性
多疣壁虎常栖息于树林、沙漠、草原及住宅区等,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觅食各种昆虫。最适活动的温区为25~33℃,相对湿度为55%~70%。有冬眠习性。


种群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西至四川(东部),北达陕西(南部),甘肃、朝鲜(南部),日本(本州,四国,九州等地。
保护程度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