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022-07-14 21:56:51 百科资料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2005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作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以"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完善司法制度"为宗旨,广泛参考了中、英文资料,反复论证,精益求精,力求在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论述深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 书名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别名 范愉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1日
  • 页数 824 页

作者简介

  范愉,女,河北威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87年),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1994年)。曾在西藏自治区妇联、西藏师范学院、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培训中心等单位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比较法学、纠纷解决,以及比较司法制度和比较民事诉讼法等。主要研究成果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非诉讼程序(adr)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日文论著《权利的实现及审判》、《中国审判制度及其理念的研究》等;译著《比较法》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有关法理、比较司法制度、纠纷解决等方面的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在当今世界,诉讼案件剧增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传统的审判机制面对日益沉重的诉讼负荷,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诉讼的高成本和审判的迟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从而构成民众"接近正义"的障碍和司法制度的危机,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司法改革运动。各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adr)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各国立法、司法机关的重视。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目录

  绪论

  一、ADR的发展及其启示

  二、研究纠纷解决及ADR的方法论

  三、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

  第一章 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

  一、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

  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

  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态

  五、我国社会现实与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

  第二章 纠纷解决机制概述

  一、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及其内涵

  二、纠纷解决机制的类型与模式

  三、各种纠纷解决方式述评

  四、纠纷解决机制的趋势展望

  第三章 ADR的基本原理

  一、ADR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二、ADR的价值分析

  三、ADR的主要形式

  四、ADR与中立第三人

  五、ADR的法律效力

  第四章 民事司法改革与ADR

  一、概述

  二、英国民事司法改革与ADR

  三、美国民事司法改革与ADR

  四、中国民事司法改革与ADR

  第五章 ADR的经济分析

  一、诉讼纠纷解决模式的资源及其冲突

  二、ADR产生的经济学必然

  三、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

  第六章 谈判的原理

  一、概述

  二、谈判的优点与局限性

  三、谈判的原则

  四、两种谈判理论及其利弊分析

  五、谈判技巧及伦理道德问题

  第七章 谈判的程序与实务

  一、概述

  二、谈判的准备

  三、谈判的开局

  四、谈判的磋商与僵局的处理

  五、谈判的终结

  六、谈判者的素质

  七、谈判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其风险防范

  第八章 调解的原理

  一、调解的概念与特征

  二、调解的形式与分类

  三、调解与法治

  四、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五、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

  ……

  第九章 调解的程序与实务

  第十章 仲裁的原理

  第十一章 仲裁的程序与实务

  第十二章 调解与仲裁相结合

  第十三章 附设于法院的ADR

  第十四章 律师与ADR

  第十五章 电子商务纠纷与ADR

  第十六章 医疗纠纷与ADR

  第十七章 劳动争议与ADR

  第十八章 家事纠纷与ADR

  第十九章 建筑纠纷与ADR

  第二十章 消费纠纷与ADR

  第二十一章 环境纠纷与ADR

  第二十二章 ADR的发展趋势

  附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