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佚事

《外滩佚事》是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电影,由周兵执导,金士杰、许玮宁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英国人赫德、日本的李香兰、中国的叶澄衷、杜月笙和周璇等人物的经历和情感变化,还向中国人民展示那段珍贵的历史影像。
影片于2010年10月19日在内地上映。
- 中文名称 外滩佚事
- 外文名称 The Bund
- 别名 外滩侧影
- 出品公司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 拍摄地点 中国上海
剧情简介
《外滩佚事》讲述的是一个长达一百多年的上海故事。外滩从一个泥滩成长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港口和金融中心,这里发生着人类历史上最传奇的财富故事。这部纪录电影中将讲述五个人在这座城市里的经历。 他们有英国人赫德、来自日本的李香兰、中国的叶澄衷、杜月笙和周璇。在他们身上分别承载着人类关于金钱、权力、爱情的梦想。这部纪录大电影里不仅讲述这五个人的命运和情感的变化,还会展示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杜月笙 | 金士杰 | ---- |
李香兰 | 许玮宁 | ---- |
周璇 | 高斯 | ---- |
叶澄衷 | 郝光 | ---- |
郝德 | Dave Earl | ---- |
叶澄衷妻子 | 罗瑶 | ---- |
黄金荣 | 崔杰 | ---- |
严华 | 郝平 | 周璇丈夫 |
阿玉 | 陈美行 | 郝德妻子 |
王人美 | 于洋 | ---- |
职员表
出品人 | 黎瑞刚、高峰 |
制作人 | 李涛、翟真、应启明、周兵、刘静 |
监制 | 陈梁、郭本敏 |
导演 | 周兵 |
副导演(助理) | 曲倩、马潇 |
编剧 | 周兵、祝捷、杨捷 |
摄影 | 李建明 |
剪辑 | 卜阳、竟一杰 |
道具 | 樊华 |
美术设计 | 陈布谷 |
造型设计 | 杨树云 |
服装设计 | 张敏、胡晓辉 |
视觉特效 | 潘杰 |
录音 | 李小珞 |
剧务 | 孟凡才、张俊军、高勇、张卫国、马龙生、冯磊、陈月标、段庆东、韩道义、朱启照 |
场记 | 宋峥峥、潘陈慧 |
(以上信息参考来源 )
角色介绍
杜月笙 演员 金士杰上海滩最大的黑帮帮主。他看上去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但是他有一颗鲜明的爱国之心,不与日本人合作,积极投身于抗日事业。 | |
李香兰 演员 许玮宁上海滩明星。主演亲日影片《支那之夜》、《万世流芳》等作品红极一时。日本战败,李香兰被以"汉奸罪"嫌疑审讯,之后因日本人身份被释放。 | |
叶澄衷 演员 郝光上海滩的第一代华商,勤奋、精明、诚信具备上海商人的典型品质。刚开始是外滩江面上划舢板兜售杂货的小工,捡到英商装满钱币和文件的皮包及时归还,听取的英商的建议改做小五金生意。之后以优惠条件获得美孚火油的销售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油销售商之一。 | |
郝德 演员 Dave Earl阿玉的丈夫,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因为懂得中国文化升任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不仅建立了对中国税务的绝对统治,而且其活动领域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以至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 |
周璇 演员 高斯明月歌舞社演员,严华的妻子。因主演电影《马路天使》而一夜成名,卖力的演出导致流产,与丈夫严华的关系出现裂痕,流产和离婚的双重打击使得她选择淡出娱乐圈。 | |
阿玉 演员 陈美行阿玉,郝德的妻子,与郝德育有两个孩子,是中国式的贤妻良母。 | |
严华 演员 郝平周璇的丈夫,甘当周璇背后的男人,最后因感情破裂而离婚。 |
音乐原声
类型 | 曲目 | 作曲家 |
片头曲 | 第九交响曲《来自新大陆》 | 德沃夏克 |
片尾曲 | 《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 | 德沃夏克 |
(音乐原声参考资料来源 )
幕后花絮
1.导演要求高斯拍摄一场哭戏的时候,导演总说感觉不对,可是她已经感觉哭得够唯美了,后来才知道要'内敛'的感觉。于是在拍戏的前几分钟她不与别人交流,临窗冥想,随着一滴浅浅的眼泪滑过脸庞,导演终于说出了"完美"两字。

2.陈美行说导演曾担心她会因为年龄过小而无法准确诠释母亲角色,她没有结过婚更没有做妈妈的经验,但是周导他们都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她会尽最大的努力演好这个角色。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结果 |
2010年 | 22届 | 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大奖 | 《外滩佚事》 | 获奖 |
2010年 | 28届 | 新影集团第28届"星花奖"电视文艺专题片大奖 | 《外滩佚事》 | 获奖 |
2010年 | 16届 |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奖影展"开幕影片 | 《外滩佚事》 | 获奖 |
2010年 | 《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之中国纪录片2010年度作品 | 《外滩佚事》 | 获奖 |
(以上信息参考来源 )
幕后制作
创作原因
中国100年历史就看上海,这段历史聚焦了60年代盛况空前的外滩"情人墙",因为《外滩》电视版和电影版的分工不同,最后的表现形式也不一,电影需要满足的审美需求更大些,面临市场的检验也更严苛。所以读懂情人墙,就读懂外滩。
后期制作
MIDA开幕影片的《外滩》长达120分钟,经过修改之后,最终进入院线上映的版本将是90分钟,结构上也会从原来的六个人物缩减为五个。主要是删掉了法诺这个人物,原因是上海观众对于法诺并不熟悉,也没有很大了解的欲望,再衡量篇幅的原因,只好割舍。
90分钟的电影版《外滩》是5*50min的电视纪录片《外滩》套拍的一个作品,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电影版具有更强可看性,充分利用了"真实再现"这一形式,让纪录片变得平易近人,老少皆宜。
人物选择
赫德代表了最早来到中国的一批西方人,他们的出现对中国有触动,并引发了一定程度上自身改造;叶澄衷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外国资本家,他的经历也代表了这一时代的中国商人与西方的独立竞争;周璇是个孤儿,出身卑微,凭借自己的努力站上了上海滩的舞台;李香兰则是中日战争和民族仇恨的牺牲品;杜月笙是个多面性的人物,他不仅仅代表上海滩黑社会,他也有自己民族的立场,政治的选择。
制作发行
上映情况
上映时期 | 出品公司 | 制作公司 | 放映平台 |
2010年10月19日 |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全国各大院线 |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 纪录片导演周兵团队 |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
(以上信息参考来源 )
票房情况
《外滩佚事》在44部代表当今世界水平的参展纪录片中,票房位居第一。
影片评价
《外滩佚事》用这样一些人物的真实再现来呈现外滩的风情和风云。他们不是简单的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类型,他们真正把外滩的中外文化交汇的特征呈现出来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博士评)
《外滩佚事》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才华的影片,它的上映让观众感受到了这部影片的雄心勃勃。通过一些小的片段来串联讲述外滩故事是大胆之举,同时本片精美的画面和非凡的电脑特效把这些故事鲜活地呈现给观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国家地理资深导演Steven Seidenberg评)
第一次做纪录电影,在表演的分寸、剪辑、前期拍摄上都存在经验不足的瑕疵。国外的很多纪录片都走进艺术甚至商业院线放映,而纪录片在中国市场的确还没有找到一个良好的模式。(应启明评)
《外滩佚事》以历史影像和真人演绎相结合,充分发挥调动电影技术与艺术,运用故事片的拍摄手法,既注重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又兼顾人物命运、情感和人性的传神表达。(腾讯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