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十绝句
《夔州歌十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主要写夔州(今重庆奉节)的山川形势、自然风光、古迹名胜和风土人情。第一首点明地点,突出夔州形胜,统领全篇。第二首承上写夔州山高水险。第三首转写政治上的兴衰成败。第四、五、六首,再写夔州风景优美。第七首写夔州物产丰富,水路方便。第八首,记述楚王宫,并插入诗人的遐想。第九首特记武侯祠。第十首总结全篇,并照应第一首。这十首绝句内容相关,首尾呼应,在体例、语言方面有如夔州民歌《竹枝词》,而每首末两句都对偶成韵,显示了诗人吸取民歌营养并有所创新的特色,是竹枝的别唱。
- 作品名称 夔州歌十绝句
- 作者 杜甫
- 创作年代 盛唐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夔州歌十绝句
其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其二料局龙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其三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其四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其五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其六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七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其八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
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九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击重凳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其十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
②"中巴"句:东汉末刘璋据蜀,分其地为三巴,有中巴、西巴、东巴。夔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大巴山,在川、陕、鄂三省抹牛颂边境,诗中特指三峡两岸连山。
③"江水"句:是说从天地开辟以来,江水即流于巴东群山之间。
④白帝:白帝城,在夔州之东的北岸高峰顶上。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连山,七百余里。白帝城扼瞿塘峡口,足资镇压,故曰高为三峡镇。镇:军队重镇。
⑤瞿塘险:一作"夔州险"。百牢关:在汉中,两璧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水流其间,因与夔州的瞿塘相似,故以作比。《光绪奉节县志》载:"百牢关在县东十五里,魏辛毗云:'夔州百牢关,兵马不可越。'"
⑥"白帝"句:白帝城故址在夔州城东。
⑦"蜀江"句:瞿塘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峡相混。
⑧主:一作"王"。物情:人心归向。
⑨群雄竞起:指隋朝末年民变四起。问:一作"向",一作"间"。前朝:指隋朝。
⑩比:直到,等到。讶:惊讶,惊奇。
⑪元:为首的,此指唐玄宗。箫韶:传说是舜的乐曲,体现施行教化之治的完成。此处反用其意。
⑫赤甲:即赤甲山,位置在瞿塘峡西口的北岸,南基连白帝山,土石皆赤。宋人称西山、西郊和卧龙山,今人称鸡公山。白盐:即白盐山,位置在瞿塘峡中段的北岸,今称桃子山。因页岩遍布,色如白盐故名。俱刺天:都很高。刺,是穿的意思。
⑬"闾阎"句:是说从山脚到山顶都有人家。缭绕,盘旋。
⑭"枫林"句:枫叶丹,橘叶青,又两山相对,所以说丹青合。
⑮复道:楼阁通行之道,因上下有道故谓之复道。锦绣:形容景物之美观。
⑯瀼东瀼西:夔州人称山间之流水通江者为瀼,瀼东是指傍唐时夔州城之东入江的一条小河--草堂河的东岸,瀼西是指距草堂河之西十里流入长江的一条小河--梅溪河的西岸。瀼东即东瀼之东,瀼西即西瀼之西。
⑰趁:追逐。
⑱东屯:《困学纪闻》:东屯乃公孙述留屯之所,距白帝城五里。东屯之田可百顷,稻米为蜀第一。
⑲狎(xiá)多和钻重鸥:指隐逸。
⑳"蜀麻"句:谓蜀地产麻,吴地出盐,麻盐贸易,自古通利。
㉑万斛之舟:大船。斛:古代一种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
㉒长年:篙师。三老:船工。
㉓白昼摊钱:一作"白马滩前"。昼,一作"买"。曾季狸《艇斋诗话》:"摊钱,即摊赌也。"
㉔合:会集。
㉕张卖:张图以卖于市也。
㉖宝屏:《西京杂记》:武帝为宝屏风,设于桂宫。
㉗武侯祠堂:供奉诸葛亮的祠堂,旧棕淋址在白帝城西数里的关庙沱附近。武侯,即三国蜀相诸重备骗葛亮。刘备死,亮辅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谥为忠武侯。祠堂,一作"生祠"。不可忘:这三字领起以下三句。
㉘干戈:指战争。
㉙阆(láng)风玄圃:阆风颠和玄圊堂,都是传说中为人仙人所居之处,都在昆备誉道浆仑之顶。蓬壶:即蓬莱,传说为东海三仙山之一。
㉚高堂:一作"高唐",高唐观。
㉛借问:假设的问语。压:本是压住的意思。这里作"坐落"解。
㉜城隅:本是城楼的意思。这里指夔州城。
白话译文
其一
中巴的东面是巴东山,从开天辟地以来就有江水流经其间。
白帝城高峻成为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超过过百牢关。
其二
白帝和夔州不是同一个城,西陵峡与荆州的峡谷名称混同。
英雄割据、霸王并吞都不是天意使然,而是在于人心归向。
其三
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是前朝的事情,当朝则多用贤臣,视国人如一家。
直到渔阳反叛才感到惊讶,怨恨奸佞妄为,原以为能施行教化之治呢。
其四
赤甲山和白盐山高入去霄,人烟稠密,沿山逶迤而上有较多的人家。
在复道重楼之间,橘树青青,金果累累,枫叶为醉,有如锦绣。
其五
瀼东瀼西这两处人烟稠密有一万家,夔州长江两岸四季花开。
白鹤常从茂林香花中飞起,野鸭时时戏逐于江水之中。
其六
东屯稻田面积有一百顷,它的北面可直接引水自流灌溉稻田。
这里雨水充沛,几乎天天下雨,即使晴天鸥鸟也到处可以游玩洗濯。
其七
蜀吴两地古已有嘛盐等物资交流,有万斛的大船来往,航行如风。
船工们在高浪中驾船飞速行驶,放声歌唱;商贾们则只顾在阳光下摊钱赌博。
其八
回忆当年长安都市上商贾云集,有人张挂山水画出售。
我眼前的巫峡曾在画屏上见过,至于画上的楚宫是否在我面对的碧峰里尚有疑问。
其九
诸葛武侯的祠堂不可遗忘,祠堂中生长着参天的松柏。
有感于武侯的遇合欣慰而客愁破,在葱葱郁郁的林木中,哪怕是盛夏也觉凉快。
其十
阆风颠、玄圃堂与蓬莱仙山,中间还有高唐观,天下无双。
夔州城坐落在哪里?它坐落在瞿塘峡口、长江腹部。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春末,杜甫几经漂泊,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长江滔滔东流至夔州就进入了长江三峡。这里山川雄壮奇险,历史古迹层积。当年夏天,杜甫一连写下十首绝句歌咏夔州的山川景色和人文景观,合为《夔州歌十绝句》。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夔州歌十绝句》是吟咏夔州山川形势、自然风光和古迹名胜的十首绝句。这十首绝句与《绝句漫兴九首》一样,在艺术上吸收了巴蜀民歌《竹枝词》的特点,而意趣似稍逊。这十首绝句各首之间在内容上有一定关联,是一组诗。
这十首绝句为即景抒怀之作。首章诗云:"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第一句刻划夔州形势、点明其在三巴之中巴的东、为东巴郡的巴东山。诗句七字皆平声,一字顿,显然是刻意勾勒其险峻,为七绝中奇句。二句仍是拗句,写江水流山峡之中。三、四句分承山水,白帝城高高地镇住三峡,瞿塘峡水流激荡,险情则超过百牢关。两句为对句,又合律,以显示杜甫绝句的变化多样。
第二首即景抒怀,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王并吞在物情。"写白帝城在夔州之东,瞿塘峡虽在蜀境,又与楚峡混名,两句实写山川形势。三、四句则写历史上有公孙述、刘焉据险割据,然实非上苍原意,而真正的王业则在顺乎物情民心,表现出作者的政治理想。
第三首承第二首之英雄霸王再申述之。诗云:"群雄竟起闻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一、二写古今异势,言以往朝代群雄凭险割据,今朝则大唐统一环宇。三句突转,写安禄山从幽冀叛乱南下。四句暗写玄宗入蜀,仍可听到舜日的箫韶之首,意则婉而寓讽。
第四首写夔州周遭的山川景色物产。诗云"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首句写红白两座山峰刺入天空。色彩绚丽,姿势峻拔,极言山高山美。二句写人烟稠密,家屋环绕,直接连到山头。三句再写树木之美,枫红橘绿,宛如丹青装饰。四句又写建筑精巧,复道重楼,路多屋高,像锦绣一样地悬挂着。全篇写自然、人工,妙合无垠。
第五首续写夔州景物。"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首句写瀼东瀼西人烟之密,既广庶矣。二句写江的两岸春冬开花,非气暖曷克臻此,笔多含蓄。三、四句,一写天上,一写水边,天空有纷飞的鹤群,羽毛落下,犹如白花。而水边凫雏互相追逐,藏身在菰叶之中。全篇动静景物,安排妥帖,而诗语则以拗体出之,尤显奇特。
第六首写"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首句写东屯稻田之多。二句写东屯北有涧水通青苗陂,极言两处有水灌溉稻田,民受其利。三句实写,言晴天处处可以闲看白鸥在水中沐浴。四句虚拟,用《高唐赋》神女故事说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里则用其降雨之能及时,亦系活用典故。
第七首写水路交通之便。诗云:"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一、二句写西蜀东吴盐麻货物交流,赖此水上交通。万斛之舟,偌大之船,其行若风,其速可知。而舟子操舟之技能自寓其中,笔多含蓄。三、四句则写船夫之轻松自若,整日高歌,有时还在风浪中作赌钱之戏。此又杜甫写劳动人民之朴厚举止。
第八首再记楚王宫事,实暗续六首"雨随神女下朝朝"之故事而来。此则写其实景,又从回忆引来。诗云:忆昔成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写自己早时在咸阳看到市场上张卖山水图,那是巫峡在画屏中出现,诗前三句皆写此事。末句点出现在夔州眼见碧峰上之楚宫,将信将疑,诗亦似在缥缈之中。
第九首写夔府古迹诸葛亮祠,诗云:"丞相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首句写祠堂之不可忘,实赞其功业之彪炳也。二句写祠内松柏参天,益显森严肃穆。三句转写蜀中当时战乱引起客愁。四句虽写气候,实为写置身松柏林中,炎天亦觉清凉,暗示干戈当可平复。此诗颇多转折。
末首综述夔州景物,有想象,有实写。诗云:"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唐天下无。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首句以东西仙境陪衬,阆风玄圃在蓬壶,在东海上。二句点出高唐居中,天下所无,极写夔州想象之中绝妙仙境。三句转入现实,以夔州究竟怎么样振起全篇。四句即景急收,画面突出,是峡门,是江腹,把夔州城隅拥抱起来,夔州亦更美丽绝伦了。要之,末首总括,呼应前诗非专咏高唐。
《夔州歌十绝句》前二首记形胜,兼入感慨。其三则作开笔,咏古叹今,振起以下四首。四写两山,咏夔州之富。五记江口两地,人烟极盛,气候常春。六写水利、粮产为蜀地第一。七写水路之便,船夫不畏浪险。以上皆实写。其八回忆之辞,写夔州山水如画,其九特记诸葛武侯祠。十首作结,可与海上仙境抗衡。十首诗在体例、语言和内容方面有如夔州民歌《竹枝词》,但每首末两句都对偶成韵,这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营养,又有所创新,是竹枝的别唱。这组诗对后世颇有影响,它开后来以"竹枝词"为题,专写一个地方的风光和民俗的组诗之先。
名家点评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诸作亦自成风调,存之以备一体。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前九首俱截律诗上半,故下二对结,往往有律诗高调。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十首亦《竹枝》词体,自是老境。
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竹枝》本近鄙俚。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开其端。然其吞吐之大,则非语《竹枝》者所敢望也。
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中巴"一首,记夔州形势也。"赤甲"写夔州之富庶,"东屯"述农田稻米之丰,"蜀麻"说蜀中商业之盛,皆有关国计民生之事,又与但写地方风俗之琐细者不同。
其一
明人胡应麟《诗薮》:少陵不甚工绝句,遍阅其集得二首:"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气和。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中巴之东有巴山……夔州险过百重关。"颇与太白《明皇幸蜀歌》相类。
明人王嗣奭《杜臆》:第一首写其形势,便堪为夔吐气。
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志夔州形胜,与产两章相连。白帝、瞿唐、分承山水,见其为蜀中险要。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第一首,领全势。"高为峡镇",顶首句,就本地形胜作意;"险过百牢",顶次句,以他处地险相形。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前二首记形胜,兼入感慨。
其四
明人王嗣奭《杜臆》:"赤甲白盐",正公初卜居处。沄"闾阎缭绕",似厌喧阗而再卜居瀼西耳。
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卢云:见夔州既庶且富也。吴论:此下七章,散咏夔州景物。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诗可作画。青红层叠,楼榭参差,不嫌山体之孤峻矣。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便是画图,想见二边掩映之妙("枫林拮树"二句下)。
其五
明人王嗣奭《杜臆》:瀼东、西一万家,知其喧犹不减也。岂复厌之而再徙东屯耶?
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春冬花,地气暖……瀼水直流,故地界东、西;江水横流,故地分南、北。吴论:鹤子、凫雏,季夏之景。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下二,比《成都》诗"笋根"、"雉子"一联较胜。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李云:生拗处,自见风流。
其七
明人王嗣奭《杜臆》:可与《滟滪》诗互看。"白昼摊钱",岂即所谓"横黄金"者耶?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蜀在夔西,吴在夔东,夔峡乃其咽喉。此记商货之走集也。"三老""摊钱",写出习水饶财之状。
其九
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武侯忠义,千古难忘,见非英雄割据及楚宫高唐可比。松柏阴森,堪散愁而纳凉,亦对树怀人之意。
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想"武侯"之神,而"干戈"之"愁"可"破";承"松柏"之荫,而"云日"之"炎"可"凉":是分顶格。
清人杨伦《杜诗镜铨》:李子德云:此等直自作开山手!于三唐绝句,另为一种。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