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复音虚词

2022-06-30 07:34:09 百科资料

复合虚词是由复音构成,其意义是由各构词成分的意义复合组成。古汉语词语以单音节为主,但就虚词来说,复音虚词无论在数量、使用频率,还是使用范围上都不比单音词逊色。这部分词由文言虚词合并使用,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结构。

  • 中文名称 复音虚词
  • 定义 以单音节为主
  • 结构 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结构
  • 实用举例 不啻:副词性结构,

副词结构

  1、不啻

  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可以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如: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而后

  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如: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3、何其 胡其 曷其 奚其

  常见用法有两种:

  一、代词性结构,可以表示询问或反问,与"何"用法一样,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也可以表示对程度的询问,兼有感叹意味时,可译为:为什么这样……,怎么这样……;

  二、副词性结构,用于感叹句中,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如:

  田赞衣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助词结构

  1、足以

  助词性结构,用于动词前表示有条件、有能力去做某事,,可译为:"足够用来、完全可以、能够"。如:

  是心足以王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2、而已

  助词性结构,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相当于"罢了"。如: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且夫

  助词性结构,放在句首,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再说"。如: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述宾结构

  1、若此

  述宾式结构,常用于疑问或反问句中,可译为:"如此"、"这样"。如:

  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何如 若何

  即"如何",述宾式结构,用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可译为:"怎么样,什么样"。如: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好乐何如?

  3、若夫

  述宾式结构,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然后

  连词性结构,用于一句话的开头表示承接,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然而

  连词性结构,常用在句首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如: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然则 、然即

  连词性结构,常有两种用法:一、用在句子开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代词"然"和连词"则"构成,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二、表示转折关系,即连词"则"作"而",相当于"然而"。如: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然则一羽之不举,不为用力焉。

  7、而况

  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8、虽然

  连词性结构,由连词"虽"和代词"然"组合而成,表示明显的转折关系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如此";表示假设虚拟的情形,转折关系不明显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即使如此"。如: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

  9、是以、 以是、以故

  连词性结构,用于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可译为"因此"。如: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其他结构

  1、无乃

  与语气词配合,用委婉的语气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认识,一般表示询问,可译为"恐怕"。如:

  无乃尔是过与?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所以

  一、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二、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于是

  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三、表时间,"在这时"。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四、对此。如:于是余有叹焉。

  五、从此。如: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4、比及 比至 逮至

  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如: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5、得无 得亡 得微

  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二、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