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复辅音

2022-07-05 07:12:38 百科资料

两个或更多不成音节的辅音音素结合在一起(不包括塞擦音[ts], [pf], [kx]等组合),叫复辅音。如俄语книга(书)中的кн,英语spring(春天)中的spr等。 有人认为"辅音丛"或"辅音群"是更恰当的名称,因为"复辅音"与"复元音"相比,性质很不相同。复元音音质的变化是连续的,而复辅音音质变化则是跳跃的。

  • 中文名称 复辅音
  • 外文名称 Consonant Cluster
  • 所属学科 语音学
  • 别名 辅音丛;辅音簇;辅音群;辅音组

定义

  同一音节内连续出现的不夹杂元音的 两个或多个辅音所组成的序列 ,叫复辅音。如英语split("分离")、brought("带来")、德语Schwein("猪")、法语clair("明亮的")、俄语спутник("旅伴")等,就都在词首有复辅音。在印欧语言中,大多把音节间的复辅音也包括进来,例如英语 extra("额外的")、德语 Angstschweiß("冷汗");而在东亚与东南亚语言的分析中,一般只包括同一音节中的复辅音。协同发音辅音、送气音、颚化和唇化音一般不看作复辅音。在汉语结构中,同发音部位的塞擦音也不看作复辅音。汉语中的ngzhchsh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不是复辅音。汉语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汉语里有"hm""hng"等音节,这种音节中的"m""ng"是鼻辅音,在语音学上有"次元音"的说法,在"hm""hng"音节中已都韵母化了,所以不把它们叫做复辅音。

汉语复辅音争议

  对于上古汉语是否有复辅音声母,存在不同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原始汉语有复辅音声母。

  陆志韦、李方桂、丁邦新提出上古汉语是有复辅音的上古汉语浊辅音韵尾假说,例如"孔"="窟窿"、"毂"="轱辘"等;而且以"各"为声旁的字中,除了"格"、"客"(k)以外,还有"路"、"略"、"赂"(l);以"䜌"为声旁的字中,除了"恋"、"栾"、"鸾"(l),还有"变"(p);"庞"(p)从"龙"(l)得声,等等。

  有些叠韵字也可以作为上古有复辅音或次要音节的证明。例如"角落"或作"旮旯",就可能是上古"角"字的分拆。"命令"也有可能是上古"命"的分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