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复裈

2022-07-07 14:13:53 百科资料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 中文名称 复裈
  • 韩康伯 数岁
  • 火在熨斗中 而柄热
  • 今既 著襦
  • 出处 《世说新语·夙惠》

译文

  韩康伯只有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对韩康伯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复裈(kūn)] 夹裤。裈,裤子。

  2[韩康伯]名伯,字康伯,东晋玄学思想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从小便聪明伶俐,其母也知其必成国器。他"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玄学家殷浩称其为"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维护名教,"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卷七十五《韩伯传》)。关于他《周易》思想的研究,迄今并不多见(主要的可参见参考文献),限于道德思想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本论拟从玄学出发,对其《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切入分析,以尽可能作出公正的评价,从而丰富玄学和周易研究的内涵。他关于《周易》解释的文献主要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注,已被收入《十三经注疏》。

  3[襦(rú)] 短袄。

  4[自成之] 亲自缝纫短袄;自:亲自;成:缝纫,制作;之:代词,代指有短袄。

  5[著(zhuó)] 穿。

  6[寻] 过一些日子。

  7[国器] 国家的栋梁之材。

  8[且]:暂且,姑且。

  9[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

  10[止]:只是,仅仅。

  11[既]:已经。

  12[为]:成为。

  13[亦]:也。

  14[捉]:握(住)。

  15[云]:说。

  16[故]:原因。

  17[耳]:而已,罢了。

  18[异]:对......感到惊异。

  19[令]:要。

  20[数]:几岁

  21[须耳]:需要

一词多义

  故:1.原因 母问其故

  2.所以 故不须耳

出处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道理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体贴、懂事的韩康伯和坚强面对生活、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殷夫人形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