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堰塞体

2022-07-14 04:05:02 百科资料

堰塞体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质灾害、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在山谷中形成类似大坝的挡水体。

  • 中文名称 堰塞体
  • 外文名称 Landslide Dam
  • 也叫 堰塞坝
  • 形成 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
  • 危害 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演变过程

  1、原有水系。

  2、原有水系被堵塞体堵住。堵塞体(坝)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质灾害、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

  3、河谷、河床被堵塞体堵塞后,在山谷中形成类似水库大坝的挡水体,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4、堰塞体前水位到一定高度便形成了堰塞湖。

危害

  堰塞湖的堵塞体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

  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

  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

  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堰塞体一般有两种溃决方式:逐步溃决和瞬时全溃。逐步溃决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一连串堰塞湖的堰塞体发生逐步溃决的叠加,位于下游的堰塞湖则可能发生瞬时全溃,将出现危险性最大的状况。专家可根据堰塞湖的数量、距离,堰塞体的规模、结构,堰塞湖的水位、水量等进行判断。如堰塞体是以粒径较小、结构松散的土石堰塞坝,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溃决的。

  对于危险性大的堰塞体,必须以人工挖掘、爆破、拦截等方式来引流,逐步的降低水位,以免造成大的洪灾。

  在排险的同时,堰塞体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应立即开展对危害严重、情况危急的堰塞体现场调查评估,进行动态监测,预测堰塞湖溃决时间及泛滥范围,撤离居住在泛滥范围内的受灾群众,安置抢险救援人员的临时驻扎场所,并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