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猫神

埃及猫神,也叫贝斯特神。是古埃及神话中主管人间性爱的女神。有着月亮的温暖和女性的魅力。她的膜拜最早呈现在埃及第二王朝。她的化身是一只猫,人们赞赏她的敏捷和力量。她有动人的微笑,带给人们音乐、舞蹈和爱。夜间她伸展着猫儿一样的娇媚身姿和月光般动人目光, 她最初的形象是狮神塞赫美特(Sekhmet),是太阳神拉之女,曾奉拉之命下界去毁灭罪恶累累的人类。因为过于残暴,拉不忍心看到人类受苦,于是取走了塞赫美特的“狂野”与“憎恨”,换成了“关爱”和“善良”。并使其逐渐也由狮子转化为猫,更名为猫神贝斯特。 [1] 其化为狮子的形象时代表的是复仇和毁灭,其化为猫的形象时代表家庭、幸福和快乐。她的双面性更像是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性潜在的诱惑。
- 中文名 埃及猫神
- 所属类别 尼罗河三角洲家庭的重要神像
- 所属地域 尼罗河三角洲
- 别 称 贝斯特神
养猫目的
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距今3000-4000年前,埃及人养猫的目的,一说为保护谷物不受老鼠破坏,另一说法则为宗教的理由。在埃及,猫因宗教的理由备受宠爱,法律禁止携猫至国外,违者甚至处以死刑!根据希腊历史学家迪奥杜拉斯·塞库鲁斯(Diodorus Siculus)的说法,猫居住在寺庙里,用牛奶、面包和尼罗河鱼喂养,甚至照看猫的人的社会地位都很高。
猫神崇拜
猫作为埃及人最宠爱的动物,传说中拉神化成猫,打败了阻止太阳每天升起的巨蛇阿波菲斯。这个故事常常被埃及人画在莎草纸上。猫神(贝斯特神)崇拜的中心在尼罗河三角洲,在这一地带,贝斯特变成一些家庭中很重要的神像。
因此在后来,猫被认为不只是女神的化身,它们本身也成了神。即便是无意中杀死了猫也会被处以死刑。如果一只家养的猫意外死亡,全家都要把眉毛剃掉以示哀悼。猫护身符非常流行。即便在猫死后,对它们的崇敬仍然没有消失。埋葬猫也要表现出对它们的尊敬,在那个时候,这样的方式就是把它做成木乃伊(人们相信木乃伊能让灵魂重生)。1888年夏天,一位埃及农民在自家地里发掘出2000多年前的猫木乃伊,一共有30万只之多,但这里其实只是古埃及猫墓地中的一个。

死亡原因
埃及是历史上最早开始以猫作为宠物的国家,埃及视猫为神,但是却一猫成神万猫遭殃,因为猫作为人们的宠物,一旦有人死亡,那么他们所饲养的猫也会被毒死或者勒死,并做成猫木乃伊,跟随主人一起下葬。所以那时埃及的猫很多都不是自然死亡。
女巫传说
很久以来,猫一直都与魔力和超自然的事物联系在一起。16世纪,它是女巫同伴的说法已经广为人知,它能够与主人沟通。在苏格兰部分地区,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人在有猫在房间里的时候都不愿意讨论重要的家庭问题,害怕会被女巫知道并用来对付他们。
但是根据一些理论,猫还不只是女巫的间谍--它们就是女巫装扮的。16世纪法官尼古拉斯·利米曾经宣判过数百名女巫有罪,他称他见到的绝大多数女巫在进入一个人家之前都会把自己变成一只猫,但只能这样变9次。这也就是猫有9条命的缘故。
猫是女巫的密友,是魔鬼派给女巫的助手,帮助她完成某项邪恶的使命,比如用有毒的牛奶毒害家畜或使人感染慢性疾病,或造成敌人的死亡,在一次16世纪的审判中,认罪的女巫承认她的猫曾经用一种奇怪的声音与她交谈,帮助她找到了一个富有的丈夫,并使他变成了瘸子,还在她的命令下谋杀了她6个月大的宝宝。在英格兰西部,有目击者证实看到过"弗莱曼邪恶黑女巫"骑着一只大黑猫在天空飞翔,到处寻找毒药和魔法草药。这样故事的不断流传,难怪人们对猫的害怕一点也不亚于女巫,甚至把它们视为邪恶的东西,对它们恨之入骨。
对猫感情
为什么人们对猫或喜爱或厌恶的感情会如此强烈呢?很多这种对猫的迷信其实反映了猫的一些特性:就像赫敏的猫,绝大多数的猫科动物都很讨厌老鼠。因为发现猫能够制服毒蛇,埃及人开始相信猫是毒蛇的天敌,而毒蛇在他们的传统中又是邪恶的象征。猫有很好的夜视性,它们独特的眼睛能够反射光亮,因此人们也认为猫具有透视功能。如果它们在黑暗中仍然能够看见,那它又为什么不能猜透我们的思想,甚至是预测未来呢?猫毛上的静电会因为天气的干燥或潮湿而发生改变,这被人认为具有预测天气的能力。而且很多猫都是单独活动,独往独行的,人们因此认为它是一种"修来世"的生物,有着神秘的生命。再不然就是一个邪恶的阴谋家,会偷听别人的谈话或是随时等待时机到来的时候向睡觉的婴儿发起袭击,所以如果你喜欢轻轻地拍着一只皮毛滑顺的猫向它轻轻耳语你的秘密的话,不妨考虑用狗做为代替。
爱猫好像是埃及民族固有的本性,对猫一向十分尊崇,爱护备至,于公元2000年前希腊罗马时代,更将死后的猫身上涂上香料,以绷带缠紧,猫身做成"猫木乃伊"由成千上万的人供奉及膜拜把它视若神明。考古学家曾在一座圣庙发现30万个"猫木乃伊"。有些人甚至将一些小老鼠或线球作为猫的陪葬品,极尽"生荣死哀"的能事。不论生时或死后,古代的猫都享有特殊地位,根据历史记载,一位倒霉的罗马士兵,因不小心杀死一只猫,而遭愤怒的群众活生生地杀死!!埃及猫是月神贝丝的化身,是夜灵的暗使,最高大的宫墙都无法阻止它们的潜入。它们像圣灵一样站在高高的墙头俯视埃及最尊贵的王族。毫无顾及,在尼罗河畔的古埃及寺庙的壁画上,看的到公元1400年前埃及猫的形象,在古埃及,猫就是神的化身,有人说埃及人之所以崇拜猫也是因为它们可以看守粮食仓库,使之不受啮齿类动物的侵害,古埃及据说先知穆罕默德发现猫能够制服毒蛇,而蛇在埃及视为权利的象征。
猫的故事
很多人都认为猫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许多民间传说讲述了猫的各种特性。有传说认为当猫变得欢闹、淘气的时候就要下雨了。还有人说只有当猫用爪子洗耳朵的时候才会下雨。如果它把爪子伸向壁炉里的火焰,就意味着屋外有陌生人走近。如果猫在新娘结婚那天在她身边打喷嚏,预示着她的婚姻幸福美满。但是如果猫打三次喷嚏就意味着屋子里有人要感冒了。黑猫相伴不是会给你带来厄运,这取决于你生活在哪里。美国人似乎不喜欢黑猫,但是在英国,人们认为它们会带来幸运。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既不是黑猫也不是白猫,而是有斑点的猫才最经常与女巫联系在一起,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中就认为"三只斑点猫会带来厄运"。很多年来,因为喜好经常变化,没有人能够说清猫的颜色与人们的喜好究竟是种什么关系。所以最安全的恐怕还是遵循威尔士传统,既拥有黑猫,也有一只白猫才是最幸运的。

出身
和哈托尔一样,巴斯特是拉的女儿,早在第二王朝(2890-2686BC)时就出现了。巴斯特原本是泥罗河三角洲Per-Bast (意为"巴斯特之家")地方神,只是后来才发展成为在整个埃及有影响的神。最初,巴斯特是太阳神拉身体的一部分,即拉的眼睛,被称为日出女神、东方女神、神圣的全视眼睛(utchat),也是法老的保护神,其象征动物通常是狮子,有时也是野猫。作为拉的眼睛,巴斯特既是保护者,也是复仇者。巴斯特的眼睛是太阳的火焰,烧毁那些在冥府没有通过审判者的尸体。她还和拉同乘太阳船走过天空,以保护拉神。毒蛇阿佩普是拉神晚上行程中最主要的敌人,据说,为了保护拉,一开始祭司们燃烧蜡烛蛇,并用绿色墨水写上拉的名字,为其施保护的魔法,但全然不管用。最后,拥有全视眼睛的巴斯特到晚上转型为猫,捕杀了阿佩普,才保护拉完成了一天行程。作为凶猛的女神,巴斯特有时与哈托尔、瓦捷特(Wadjet,下埃及保护女神)、穆特(Mut,母亲女神)融合在一起,被称为穆特-瓦捷特-巴斯特。巴斯特还被认为与塞克赫麦特(Sekhmet/Sekmet)女神是姊妹神。塞赫麦特是上埃及的战争女神,象征动物尽管有时也是是猫,但通常是狮子,代表凶猛。一个温和一个凶猛,二者的结合代表了自然力量的平均。

女神形象
到了新王国时期,巴斯特虽然也以狮子的形象出现过,但通常以家猫的形象出现,有时是猫头女人身,手里拿着摇铃,有时就是一只猫。巴斯特变成了一位温和、仁慈的猫女神--母亲女神,是妇女、儿童、家庭的保护神。到公元前10世纪前后,埃及法老们特别尊崇巴斯特女神崇拜。第19王朝法老把都城从底比斯迁到了巴斯特城,埃及利比亚雇军首领、第22王朝的开创者示撒一世(Shoshenq I,公元前945/943 – 922在位)把巴斯特城发展成巴斯特女神崇拜的中心,奥索尔孔二世(Osorkon II,公元前872–837在位)甚至自称"巴斯特之子",并刻在皇室徽牌(cartouche)上。第23王朝也以巴斯特为都城。从这时起,对猫女神巴斯特的崇拜盛行整个埃及,直到希腊化时期。在古埃及,先后有许多城市建有巴斯特女神神庙,如孟斐斯、赫利奥波里斯、赫拉克利奥波里斯、登德拉等,但香火最盛的是巴斯特城的神庙。巴斯特神庙始建于第四王朝时期(公元前2600年左右),后被毁,奥索尔孔二世重建。该庙靠近市中心,两河流从神庙旁流过,河两旁绿树成荫,神庙犹如一座人造小岛;神庙呈正方形,用红色花岗岩建成,入口通廊高 60英尺,饰有6英尺高的精美浮雕像;庙内种满了树,一条林阴道通往内殿,那里矗立着一座巴斯特塑像。公元前450年曾到过巴斯特城的希罗多德说:"有规模更大、造价更昂贵的神庙,但是没有那座神庙比这座更加赏心悦目。"庙内养了很多猫,由祭司专门饲养,食物主要由朝拜者捐献。那时到巴斯特神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每年10月31日举办的巴特女神节更是热闹非凡。希罗多德对此有精彩的记述:一年中埃及人的隆重集会不是一次,而是好几次。在这些集会中,最主要同时也是举办得最热心、最虔诚的是巴斯特城为阿耳忒弥斯神(即巴斯特女神)举行的集会……他们是这样到巴斯特城去集会:男子和妇女一起乘船循水路前来,每只船上都坐着满了男男女女;在航行途中,一些妇女手里拿着响铃,摇得玎玲作响,一些男人们吹着笛子,其他人,不分男女,则拍手歌唱;当他们航行到临河两岸的任何城镇时,他们都将船靠岸,一些妇女继续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摇着响铃,拍着手唱着歌,一些妇女高声和城镇的妇女开玩笑,一些妇女跳着欢快的舞蹈,还有一些妇女站起来撩起外衣(挑逗城镇里的人)。每到一座沿岸城镇他们都这样做;到了巴斯特城后,他们便举行欢宴,庆贺隆重的献祭,这一次欢宴消耗掉的葡萄酒比一年其他时间加起来所消耗的葡萄酒还要多。据当地人说,到这里参加集会的人,不算小孩,仅成年男女便有70万人。作为当时巴斯特女神崇拜的中心,埃及各地死去的猫做成木乃伊后常带到这里,献祭给巴斯特女神,埋葬在这里的墓地里,因而在巴斯特女神庙附近建有古埃及最大的猫墓地。瑞士考古学家爱德华·纳维尔在一处墓穴就发现了20立方米的猫遗骸。有人估计,在巴斯特城埋葬的猫木乃伊可能多达数百万具!巴斯特城因此成了当时埃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不仅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还招徕了各路商贩、艺人,他们带来了各式猫雕像、猫饰护身符等与猫有关的产品,卖给前来朝圣的人。护身符上一般都饰有母猫和它的幼崽,妇女请这种护身符,是祈求巴斯特女神护佑,让她们多生儿女,保护孩子健康成长。不少现代人说巴斯特女神节就是古代的狂欢节,甚至由此称巴斯特女神为欢乐女神,尤其是那些吸毒者。这是对巴斯特女神和巴斯特女神节的极大误解。古代文献既没有巴斯特女神是欢乐女神的记载,更没有埃及人为了寻求刺激吸食大麻之类毒品的记载。巴斯特女神节也是一个虔诚的宗教节日,节日的一个细节说明了这一点。节日是从30日晚上开始的,在静穆漆黑巴斯特城,先从巴斯特神庙点燃一盏灯,再由虔诚的信徒举着明灯传遍全城,接着在音乐和歌唱中祈祷声响彻夜空。31日的狂欢是对巴斯特女神祈祷、献祭后的欢庆。巴斯特城的猫神节当时在地中海一带是出了名的节日,以致犹太先知以西结警告说:"亚文和比伯实的少年人必倒在刀下。这些城的人必被掳掠。"不过,摧毁巴斯特城的不是犹太人,而是波斯人。公元前350年波斯帝国的军队的铁蹄踏平了巴斯特城,如今巴斯特城已成为一片废墟,巴斯特女神神庙也仅存零星的断垣残壁。随着巴斯特女神神庙的摧毁,巴斯特女神节的祈祷声和欢庆声也戛然而止。公元390年,罗马帝国发布诏令,禁止对巴斯特女神崇拜。但是,埃及人对巴斯特女神的崇拜并没有随之消失,直到公元640年,巴斯特城人仍然崇拜猫神。巴斯特神崇拜还传到欧洲,甚至在基督教化了的欧洲初期在不少地方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