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2022-07-06 09:06:32 百科资料

垠是一个汉字,读作yín,本意是指边际,尽头,引申义是岸,水边的陆地。该文字在《楚辞·屈原·涉江》和《小石城山记》等文献均有记载。

  • 中文名 垠
  • 外文名 boundary, bank of stream or river
  • 拼音 yín
  • 注音 ㄧㄣˊ
  • 部首 土

基本字义

  ● 垠

  yín

  ◎ 边,岸,界限:~际。一望无~。浩大无~。

详细字义

  (1) 边,界限。[boundary;limit]

  纷其无垠。--《楚辞·屈原·涉江》

  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又如:一望无垠;垠崖(悬崖;边际)

  (2) 岸,水边的陆地 [bank]

  其垠则有天琛水怪,鲛人之室。--木华《海赋》

方言集汇

  ◎ 粤语:ngan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un2 [梅州腔] niun2 [台湾四县腔] ngiun2 [客英字典] ngiun2 [宝安腔] ngiu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un2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垠

  地垠也。一曰岸也。从土艮声。圻,垠或从斤。语斤切〖注〗㙬、኷、Ᏼ,古文。

说文解字注

  地垠㖾也。咢字各本无。今补。玄应书卷八引圻,地圻咢也。文七发注引圻,地圻堮也。堮者,后人增土。咢则许书本然。浅人以咢为怪。因或改或删耳。按古者边畍谓之垠咢。周礼典瑞,辀人,礼记郊特牲,少仪,哀公问五注皆云圻鄂。圻或作沂。张平子西京赋作垠锷。注引许氏淮南子注曰。垠锷,端厓也。甘泉赋李注曰。鄂,垠鄂也。按垠亦作圻。或作沂者叚借字。淮南书亦作。玉篇曰。古文也。咢作鄂作锷者,皆叚借字。或作作者,异体也。咢者,哗讼也。叚借之,毛诗鄂不韡韡。鄂葢本作咢。毛传曰。咢犹咢咢然。言外发也。笺云。承华者曰咢。不当作柎。柎,咢足也。毛意本谓花瓣外出者。郑牋则以诗上句为华,不谓蒂。故谓咢为下系於蒂,而上承华瓣者。毛云。咢咢犹今人云齾齾。毛,郑皆谓其四出之状。长笛赋注,字林始有从卪之鄂。垠咢字之别体也。俗卪阝混肴。故作鄂不作鄂。物之边畍有齐平者。有高起者。有捷业如锯齿者。故统之曰垠咢。有单言垠,单言咢者。如甘泉赋旣云兦鄂,又曰无垠是也。故许以地垠咢释垠。广韵曰。圻,圻堮。又岸也。正本说文。从土声。语斤切。十三部。广韵又语巾切。一曰岸也。岸者,水厓陖而高者也。亦曰垠。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部】 垠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6

  〔古文〕㙬《唐韵》语巾切《集韵》鱼巾切《韵会》疑巾切,音银。地埒也,岸也。《尔雅·释地》九天之际曰九垠。《楚辞·远游》逴绝垠乎寒门。《注》北极之门。《淮南子·天文训》气有汉垠。《扬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又天闲决兮地垠开。

  又《集韵》鱼斤切《韵会》疑斤切,音。义同。

  又与圻通。见圻字注。

  又《集韵》五斤切,音痕。《博雅》崖也。亦作沂。

  又古恨切,音艮。土有起迹。

  又通作银,界限也。

  又叶五坚切,音姸。《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从土从艮。艮,止也,止于其所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