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垂髫

2022-07-07 22:54:27 百科资料

垂髫,拼音chuí 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 中文名称 垂髫
  • 外文名称 early childhood
  • 注音 ㄔㄨㄟˊ ㄊㄧㄠˊ
  • 归类 年龄代称

解释

  垂髫,亦作垂龆 。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典籍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清戴名世《姚符御诗序》:符御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相关名称

  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中寿:八十岁。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