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地梢瓜

2022-07-06 09:47:11 百科资料

直立半灌木;地下茎单轴横生;茎自基部多分枝。叶对生或近对生,线形,长3-5厘米,宽2-5毫米,叶背中脉隆起。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和江苏等省区。生长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沙丘或干旱山谷、荒地、田边等处。分布于朝鲜、蒙古和苏联。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

  • 中文名称 地梢瓜(原变种)
  • 界 植物界
  • 科 萝藦科
  • 属 鹅绒藤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地下茎单轴横生,地上茎多自基部分枝,铺散或倾斜,密被白色短硬毛。叶对生或近对生,线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向背面反卷,两面被短硬毛,中脉在背面明显隆起,近无柄;长3-5厘米,宽2-5毫米。伞形聚伞花序腋生,密被短硬毛;花萼外面被柔毛,5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尖;花冠绿白色,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外面疏被短硬毛;副花冠杯状,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渐尖,高过药隔的膜片,柱头扁平。蓇葖果单生,狭卵状纺锤形,被短硬毛,先端渐尖,中部膨大,长5-6厘米,直径2厘米;种子卵形,扁平,暗褐色,长8毫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长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地梢瓜

生长环境

  地梢瓜为旱生植物,在我国北方从典型草原到草原化荒漠的草场植被中均可生长。主要生长在沙质土和沙砾质土壤上,在沙壤土上也可生长。生长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沙丘或干旱山谷、荒地、田边等处。

分布范围

  地梢瓜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和江苏等省区。分布于朝鲜、蒙古和苏联。

地梢瓜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

药用价值

  地梢瓜,以全草及果实可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生用。嫩果实可以吃。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益气,通乳。用于体虚乳汁不下;外用治瘊子。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折断取汁外搽瘊子。

  【采制采收】:夏、秋采全草及果实,加工:洗净,晒干

  【功能】: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使用价值

  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

  地梢瓜以其茎较纤细而且木质化程度很低,质地柔软,有利牲畜采食。

  地梢瓜青鲜时为骆驼,山羊和绵羊所喜食,这几种动物尤喜食其幼嫩的瞢荚果,干枯后,叶脱落,适口性稍差。

  从化学成份看,地梢瓜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紫花苜蓿,且同小麦麸的相当,粗脂肪和灰分也较丰富,尤以钙的含量是较高的,接近于一般豆科牧草的水平,较难消化的养分粗纤维则甚少(表153-1)。地梢瓜不仅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而且蛋白质品质也较好。就其所含9种必需氨基酸数量言(表153-2)可以同苜蓿干草媲美,比小麦麸所含的尚多近一半.据分析,地梢瓜所含元素如表(153-3) 9种元素中除铝外均系动物营养所需,它们的含量相对而言属高灰分,氮、钙,硫,铝,中磷,铁,硅,低钾,钠类型。

  地梢瓜应属于中等以上或良等的饲用植物。果实及种子还可充药用,嫩果实可食用。药名沙奶草,蒙药名斗格奴。它味甘性温,功能为通乳,和血通经,消炎止痛、止泻。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

栽培技术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从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地稍瓜植株上切取2~3 cm带顶芽的茎段,除去叶片,置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30 min,取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 酒精表面消毒30 s,再用0.1% 升汞消毒2~5 min,无菌水冲洗3~5 次,然后接种在培养基上。

  芽的诱导

  外植体接种后约 10 d,茎尖生长点开始萌动,同时在芽的基部四周出现黄绿芽点;继续在培养基上生长20 d 左右,即可分化出丛生芽;30~40 d 后,新芽长到2~3 cm。这些丛生芽在培养基上繁殖速度快,但生长弱。将这些生长旺盛的小苗切下接在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在95% 以上;基部带有部分愈伤组织的小苗仍然接到培养基上继续增殖分化。一般30 d 可继代1 次,增殖率6~7 倍。

  增殖培养

  

  将丛生芽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中,这些芽则生长旺盛、健壮,25~30 d继代1 次。增殖系数不要过高,一般控制为3 ,这样可以保持芽苗既有良好的增殖,又有健壮的长势。

  生根移栽

  

  小苗在培养基上培养1 周左右,陆续生长出白根, 20 d 左右每株小苗基部即可长出5~7 条约5 cm 长的白色肉质根。这时,将已生根的瓶苗在普通房间里散射光下炼苗1 周,打开瓶口,加入适量的清水以软化培养基,洗去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灭菌的营养土(沙壤土和有机肥的比例为1 ∶1)中,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每3~4 d 用清水喷洒1 次,成活率在90% 以上。成活的小苗生长旺盛,整齐一致。

分类学

  地梢瓜,别名:地梢花、女青。拉丁文名: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萝藦科;鹅绒藤属;地梢瓜。

变种

  地梢瓜(救荒本草)地梢花(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女青(本草新注)

  地梢瓜(原变种)图版133

  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thesioides.

  本种植物变异较大,在营养部分,茎低矮直立或倾卧或枝顶蔓生或缠绕;节间通常较短(长2-10毫米),有时(特别是枝顶)达7厘米;叶片通常为线形,长8-30毫米,宽1-2毫米,而顶部蔓生或缠绕部分的叶片长达7厘米或更长,宽可达1.5厘米,通常达1厘米。花序呈聚伞状,单生或簇生;总花梗长1-5毫米,在叶腋内单生或簇生;花直径长3-4毫米,有时不及3毫米,花冠内面被疏微柔毛或仅在花冠裂片基部被微柔毛或光滑无毛;副花冠长过合蕊柱或等长。上述形态变化情况,多发生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境下。根据材料,我们还不能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虽然以前已有许多作者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在本种下分出许多变种和变型,它们的名称是:

地梢瓜

  (1) Vincetoxicum sibiricum Decne.var.austral e Maxim.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3: 355. 1877. 顶枝缠绕,毛被物较少;叶线或线状长圆形。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南部黄河沿岸。

  (2) Vincetoxicum sibiricum Decne. var. boreale Maxim. l. c. 茎低矮,自基部分枝较多,伸展。产于新疆。

  (3) Cynanchum sibiricurn (L.) R. Br.var.gracilentum Nakai et Kitagaw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anch. sect. 4, 1: 43, cum fig. 1934. 茎自基部分枝多,纤细,有时变紫色;叶极小;花少数。模式标本采自河北承德。

  (4) Cynanchum sibiricum (L.) R. Br. var. gracilentum Nakai et Kitagawa f. hypopsilum Nakai et Kitagawa, l. c. 叶平滑,除叶背中脉外均光滑无毛。模式标本采自河北承德长山峪。

  (5) Cynanchum sibiricum (L.) R. Br. var. latifolium Kitagaw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anch. sect. 4, 4: 40,90. 1936. 茎缠绕;叶片大而阔,线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达9.5厘米,宽2.3厘米,基部楔形至截平;叶柄长8毫米。模式标本采自河北承德。

  上述各变种和变型,我们均未见到可靠标本,仅根据我们所见到的材料,基本上可将本种区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植株低矮,直立或稍蔓生,基部分枝较多,节间短,叶片狭小,即是模式变种var. thesioides,在这一类型中,包括了上述第(2)、(3)和(4)变种和变型;另一种是下述变种。

地梢瓜

  雀瓢(西北)

  茎柔弱,分枝较少,茎端通常伸长而缠绕。叶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花较小、较多。花期3-8月。

  产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等省区。生长于水沟旁及河岸边或山坡、路旁的灌木丛草地上。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

  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