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圣教

2022-07-01 16:46:48 百科资料

圣教,又称儒教,语出逸诗"汤降不迟,圣教日跻"。圣教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圣教以十三经为宗教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宗教组织,以孔庙、泰山、宗庙为朝圣地,以祭天、祭祖、释奠礼为宗教仪式。隋唐以来,佛教也自称圣教。唐太宗曾作《大唐三藏圣教序》。因此有孔门圣教和佛门圣教的区别。

  • 中文名称 圣教
  • 又称 儒教
  • 先师 孔子
  • 倡导 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

孔门圣教

  汉朝大儒王充云:「孔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 「儒生之性,非能皆善也,被服圣教,日夜讽咏,得圣人之操矣。」 唐玄宗为《孝经》注疏曰:「凡为人子,当须遵承圣教,以孝事亲,以忠事君。」

神道设教

  孔门以神道设教,「神者,微妙玄通,不可测量,故能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知周万物,乐天知命,安土敦仁,范围天地,曲成万物,通乎昼夜,此皆神之功用也。作《易》者因自然之神以垂教,欲使圣人用此神道以被天下,虽是神之所为,亦是圣人所为。」「神道微妙,寂然不测。人若能豫知事之几微,则能与其神道合会也……言凡物之体,从柔以至刚,凡事之理,从微以至彰,知几之人,既知其始,又知其末,是合于神道,故为万夫所瞻望也。万夫举大略而言。若知几合神,则为天下之主,何直只云万夫而已,此知几其神乎者也。」 「圣人之神道设教,观乎天而得之,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天之所以为天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 「阴阳所育,禀气呈形,鼓之以雷霆,润之以云雨,春夏以生长之,秋冬以杀藏之。斯则德刑之设,著自神道。圣人处天地之间,率神只之意。」 儒者们认为,上帝给人类指派了君和师,让他们来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儒教信奉的最高神,是天。 在儒教经典中,和天相等的另一称号是上帝,或称帝,天帝。皇天上帝的名称来自《尚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论语·尧曰》:"敢诏告于皇皇后帝"。《尚书·尧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中国古代的上帝,就是当时中国人的祖宗神。

圣教圣经

  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诗书礼乐又称古之四教,周朝贵族的教科书。《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谈到教育王室公子时所开列的教材即包含了这六部古书。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处,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会合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十三经》是孔门圣教的圣经,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圣教教义

  孔门圣教的主旨是"圣人神道设教",其基本信仰是"仁",即人人友爱。「礼」是实现「仁」的基本途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先儒有言,礼之始也则自天子出,礼之终也则与民由之。与民由之然后礼达而分定,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则必有以为之教者,然教必以祭祀为主者,以神道设之使民知畏敬故也。由是观之,则圣人制为祭祀之礼者非但以致吾之诚、报神之德而已也,而实因之以设民之教,使咸安其分,尽其职以报乎上焉。」 敬天,奉祖,孝亲,忠信,仁义,崇礼,性善,弘毅,见贤思齐。概括而言就是"三纲八目":

  "三纲":1)明明德 2)亲民 3)止于至善 。

  "八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

  "三达德":智、仁、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圣教遵循"先王之道",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尊王攘夷。以「正名」、「民无信不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总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把人道还推行到政治上去,故言"人道政为大","人道敏政",人道的法则是努力治理政事。要求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敬天忠君是儒教的根本原则,再配合着大一统的天下模式,任用贤能的用人主张,德治与教化的治民方案,和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

佛门圣教

  「度化行西域下千七百年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圣教始入中夏」 ,即是说佛教在汉末传入中国。后来唐太宗曾作《大唐三藏圣教序》曰:「引慈云於西极,注法雨於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

羯磨、轮回、涅盘

  佛教徒相信通过释迦牟尼的教导,广积善业(羯磨)就能跳出轮回,涅盘静寂。「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于所缘,二与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报,二与识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相续,二与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与六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取自境界,二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触所缘,二与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憎等事,二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染着可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诸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令于余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坏诸行,二不觉知故相续不绝。」 梵语羯磨,业用义。涅盘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盘。

八正道

  「谓八正道。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小说

  小说《龙神》中龙世界最高级别的宗教叫做圣教

  圣教:

  创始人:格林.B.阿鲁斯德

  创世家族:阿鲁斯德家族

  传家宝: 从远古传下的类似于白玫瑰的冰凌花

  地位:特级

  喀珞之子的宗教,龙世界创始人格林的家族,和龙世界红的红教平起平坐拥有与神国联系特权的宗教,管理龙神的资料与所有宗教,是所有龙神的聚集地。花种聚集,是为龙神提供防御、攻击的魔法花朵。

新世纪布袋戏组织

  中域圣教,新世纪布袋戏组织。

  信奉圣主的神秘教派,救苍生,济万民,以天下大同为己任。并意图开启教义中记载的圣战,消灭一切万恶罪源,迎来真善美的世界。

  【组织简介】

  组织:圣教

  据点:圣教(中域)

  口号:愿祈成真,圣主恩泽。

  剧集:域界之初

  【组织人物】

  圣主:修多罗(空域)

  圣女:卑弥呼

  其它:归六尘、男圣徒、女圣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