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布

土布又称"粗布"、"家织布"。多采用全棉织造而成。土布常常有规律的经向条纹。稍显粗糙。完全土法纺纱织造的土布是完全环保的产品。
- 中文名称 土布
- 别称 "粗布"、"家织布"
- 材料 全棉
- 特点 有规律的经向条纹
简介

手工纺车为木质结构,采用手工纺纱。

织布前纺线、打线、浆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等工序。手工织布的方式进行织造。
手工织机也为木质结构,

由于是手工织造面料幅宽比较窄,传统土布幅宽在40~50cm。
土布的特点:全棉、手纺、手织,
缺点:幅宽比较窄、色牢度差。
如果熟练的织手每天织8小时的情况下能织7~8米土布。
人类利用原棉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5000 年甚至公元前 7000 年前,中美洲可能已开始利用;在南亚次大陆也有 5000 年历史。中国至少在 2000 年以前,在现今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约从明代中叶开始,人们普遍穿上了棉布做的衣服。直到现在棉花仍是中国人制作衣裳的主要原料。
历史
黄道婆 -- 元代著名的纺织改革家
元代上海建县不久,在县境乌泥泾镇就出了一位妇孺皆知、名垂后世的人物 -- 黄道婆。她去世后的数百年间,每年 4 月她的诞辰为辰为祭祀日期,奉祖纪念她的香火连绵不绝,各乡学纺织的少女常前往拜祷。至今在上海各处仍保存有黄道婆纪念堂(又称黄母词,在今上海植物园内)、黄道婆墓园(今龙华乡东湾村平桥宅甫)、黄道婆祠(上海豫园得月楼等处)等遗迹供人瞻仰。著名的上海中学曾将一幢校舍命名为 " 先棉堂 " ,以提示莘莘学子不要 忘怀这位有功桑梓、遗爱人间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蓝印花布
中国民间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传说为嘉定一归姓者发明。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土布与天然兰草为农家平常之物,故前庄后坊的蓝印花布染作坊曾遍布农村集镇。蓝印花布主要用来制作日常的衣服、被面、蚊帐、枕套、包袱布等。蓝印花布图案朴素优美、吉祥如意,大多取材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与神话传说,如:"五福(蝙蝠)捧寿"、"吉庆有余(鱼)"、"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如今蓝印花布面料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到宽幅布,由土布发展到精棉坯布和棉麻混纺布。花色品种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尤其是蓝印花布时装,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