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圆线虫

2022-07-12 20:58:06 百科资料

猫圆线虫病是由莫名猫圆线虫引起的猫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呼吸道感染为特征。此虫寄生于猫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猫是唯一的终末宿主。野生小鼠、蛙、蜥蜴和鸟类为转送宿主。蜗牛和蛞喻是中间宿主。此病猫经口感染。潮湿的环境适宜蜗牛和蛞蝓活动;自由觅食猫是主要传染源。阴雨连绵时本病易流行。

  • 中文名称 圆线虫
  • 别称 猫圆线虫病

介绍

  一种兼性寄生虫生活史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在寄生世代中成虫主要寄生在如人、狗、猫等宿主小肠,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 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的虫,学名为Strongyloidesstercoralis。寄生人肠中,但能营自由生活,在土中繁育。在湿热地区尤其常见。幼虫随宿主粪便排出,通过宿主脚部皮肤再回到宿主体内,被血流带到肺。穿过气管入消化道,在大肠内定居,成熟并产卵。threadworm有时亦指其他线状线虫,例如蛲虫(pinworm)。

圆线虫

形态

  雌虫大小为1-2mm×0.05mm,雄虫短小。

  虫体半透明,体表具细横纹,尾尖细,末端略呈锥形。

  杆状蚴头端钝圆,尾部尖细,长约0.2~0.45mm。

  丝状蚴即感染期幼虫,虫体细长,长约0.6~0.7mm,与钩虫的幼虫极为相似

  虫卵形似钩虫卵,但较小,部分卵内含1条胚幼。

生活史小结

  外界环境

  土壤适宜时,自生世代可多次进行

  外界环境不利于虫体发育时,侵入人体,开始寄生世代发育

  终宿主

  人、狗、猫、狐狸

  感染阶段

  丝状蚴

  感染途径

  皮肤或粘膜

  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便秘时,可引起自体内感染丝状蚴附着于肛周,可导致自体外感染致病在流行区,人感染粪类圆线虫后可表现出三类

  病型

  第一类:由于有效的免疫应答,可无临床症状

  第二类:为慢性自身感染持续存在,可间歇出现胃肠症状

  第三类:长期使用激素或患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可发生播散性超度感染,幼虫进入脑、肝、肺等器官,患者可出现腹泻、肺炎、脑膜炎等,往往因严重衰竭而死亡

  故有人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

主要临床表现

  1.皮肤损伤

  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并伴有刺痛和痒感,甚至可出现移行性线状荨麻疹,病变常可反复出现在肛周、腹股沟、臀部等处皮肤。

圆线虫

  2.肺部症状

  丝状蚴在肺部移行时,可表现出咳嗽、多痰、过敏性肺炎或哮喘等

  3.消化道症状

  成虫寄生在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伴有发热、贫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4.弥漫性粪类圆线虫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各种消耗性疾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艾滋病患者可出现,由于大量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将肠道细菌带入血流,引起败血症等

诊断

  1.病原诊断

  主要依靠从粪便、痰、尿或脑积液中检获幼虫或培养出丝状蚴为确诊依据。由于患者有间歇性排虫现象,故应多次反复进行检查。滴加卢戈氏碘液,可使幼虫显现棕黄色。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也可检出虫卵。

  2.免疫诊断

  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对轻、中度感染者,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3.其他检查

  作胃和十二指肠液引流查病原体,对胃肠粪类圆线虫病诊断的价值大于粪检。

  4。流行分布: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和寒带地区,呈散发感染,我国主要流行于南部地区,海南省最高人感染主要与土壤中的丝状蚴接触所致幼虫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故流行不严重,流行因素与钩虫相似,但感染率较低防治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以及做好个人防护,应注意避免发生自身感染,使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前,应作常规检查对犬、猫也应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粪类圆线虫病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或噻苯达唑、噻嘧啶和左旋咪唑也可以。

圆线虫 圆线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