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溶解度
2022-06-25 00:10:57 百科资料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溶剂",例如"g/100g水"。
- 中文名称 固体溶解度
- 提示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 内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 外因 温度、压强(气体)
-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定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
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详细内容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溶解度(20℃)
易溶 大于等于10g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 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不)溶 不溶小于0.01g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