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四时田园杂兴1

2022-06-28 15:04:39 百科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1》是一首七言绝句,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出自《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劳动的赞扬之情。

  • 作品名称 四时田园杂兴
  • 外文名称 four pastoral
  • 作品别名 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出处 四时田园杂兴十二绝

诗文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第一首)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昼出耘③田夜绩麻④,

  村庄儿女各当家⑤。

  童孙⑥未解⑦供⑧耕织,

  也傍⑨桑阴⑩学种瓜

  意思 :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 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在田间锄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不知道。

  6. 供:从事,参加。

  7.傍:靠近。

  8.桑阴:桑树的树阴。

  ①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诗一首。②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③耘:锄草。④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⑤当家:主持家务。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⑥童孙:指儿童。⑦未解:不懂得。⑧供:供奉。这里指"参加"、"从事"。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的荫凉处。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句意]1~2句:男耕女织,昼夜忙碌。 3~4句:可爱小孩,学习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第二首)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内容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肥:指果肉肥厚。

  2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3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4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5蛱(jiá)蝶:蝴蝶。

  6菜花:油菜花。

  7惟有:只有。

  8无:没有。

  9傍:靠近。

  [今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句意]1~2句: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3~4句:昼长人稀,蜓飞蝶

  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第三首)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来填饱肚子了。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四时田园杂兴(第四首)

  高田二麦接山青[1],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2]。

  吉日初开种稻包[3],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4]。

  鸡飞过篱犬吠窦[5],知有行商来买茶。

  三旬蚕忌闭门中[6],邻曲都无步往踨[7]。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8]。

  昼出耘田夜绩麻[9],村庄儿女各当家[10]。

  儿童未解供耕织[11],也傍桑阴学种瓜。

  垂成穑事苦艰难[12],忌雨嫌风更怯寒[13]。

  笺诉天公休掠剩[14],半偿私债半输官。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15]。

  黄纸蠲租白纸催[16],皂衣旁午下乡来[17]。

  "长官头脑冬烘甚[18],乞汝青铜买酒回[19]。"

  村巷冬年见俗情[20],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21]。

  注释:

  [1]二麦:大麦、小麦。

  [2]椎鼓:打鼓。 椎:捶击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

  [3]种稻包:农家用来储存稻种的稻草包。

  [4]日长:即"长日",整天的意思。一说长时间。

  [5]窦:墙洞。

  [6]蚕忌:农家风俗,养蚕季节忌风忌尘忌陌生人进门等。

  [7]邻曲:邻里。步往踨(zōng):来往的踪迹。

  [8]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9]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析纺成线,供织麻布用。

  [10]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活计。

  [11]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

  [12]穑(sè):收获庄稼。

  [13]怯:害怕。

  [14]笺诉天公:写信向天公诉说。 笺:这里指书信。掠剩:掠去剩余的粮食。

  [15]连枷(jiā):一种打谷的农具。

  [16]蠲(juān):免除。

  [17]皂衣:衙门差役。因其穿黑色衣服,故称"皂衣",又称"皂隶"。旁午:纷繁,交错不断。

  [18]冬烘甚:"糊涂得很"的意思。

  [19]青铜:指青铜钱。

  [20]俗情:乡土风俗。

  [21]云:说,称。

  简析: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各组可称为组诗。因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田园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着力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变古体为七言,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卓越的创造性。

诗集评价

  《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四时农事,农家的生活遭遇等尽现其中,形成生动的乡村社会长卷。所选第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写播种前的乡村景象;第三首写农家春日生活画面;第四首说养蚕;第五首写初夏江南农村景色;第六首以老农口气写农家的劳动情景;第七首写农家负担的沉重;第八首写农家打场;第九首写租税的苛重、官吏的无耻可恶;第十首写纯朴的乡情。所选十诗可窥见《四时田园杂兴》的风貌。 《四时田园杂兴》无论叙事、写景、言情,无不机巧自然又含蕴丰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艺术成就。[3]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