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四大五常

2022-06-30 22:45:43 百科资料

四大五常出自千字文。人要具备四大五常,才能称其为人。佛教认为:地、水、风、火是宇宙组成的四种基本物质。地以坚为性,能承载万物;水以湿为性,能包容万物;火以暖为性,能成熟万物;风以动为性,能生长万物。人身就由此四大组成,所以四大常作为人身的代称。五常是指仁(仁爱)、义(正义)、礼(礼让)、智(才智)、信(诚信),是儒家的理论道德规范,不仅在过去规范着人们的行动,就是在今天仍具有借鉴的意义。

  • 中文名称 四大五常
  • 性质 传统文化
  • 类别 道家
  • 出处 千字文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佛家(或佛学)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能够产生一切,包括事物和思想。当然也产生人自身。 3.儒家以天、地、亲、师为四大。

五常

  1,五种品德修养,仁、义、礼、智、信。2,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据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3,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4,(五常)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

出处

  千字文

  《千字文》中说:"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都关系到四大五常,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自己是父母养育大的,自己将来也要担负养育下一代的使命,怎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呢?这段话的来由是儒家的传统观念。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

  从上述可知,千字文中的这段话宣扬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从人在天地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说明应当爱惜身体的道理,因此,这里的"四大五常"该是指道家的四大(人在天地中的地位)和封建社会中五种伦理道德,即五伦五教(五伦五教密切相关,意思相通)。

  每个人都应该恭敬的想着父母的养育之恩,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生而为人所被赋予的美德。

  其实本篇前文中就有了"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所以,关于君臣的在这里应该忽略,而是以"人"为大。四大五常应为道、天、地、人,仁、义、礼、智、信。这样接下文"女慕贞洁,男效才良"更合适。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