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囊虫病

2022-07-12 06:38:31 百科资料
猪囊尾蚴病( cysticercoids cellulosae)俗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蚴虫即猪囊尾蚴( Cysticercuscellu-losae)寄生人体各组织所致的疾病。因误食猪带绦虫卵而感染,也可因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自身感染。根据囊尾蚴寄生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肌型囊尾蚴病等,其中以寄生在脑组织者最严重。
  • 挂什么科 传染科
  • 哪些症状 癫痫样发作、头痛、眩晕、呕吐、恶心、颅内压增高、幻觉、耳鸣、抽搐、强迫性头位、听力减退、共济失调
  • 好发人群 所有人群
  • 需做检查 脑脊液囊虫病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脑脊液猪囊虫抗体、白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ESR)、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细胞计数(CST)、猪囊虫抗体、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囊虫胶乳凝集试验
  • 引发疾病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病因

  猪囊尾蚴俗称囊虫,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当其幼虫寄生人体时,人便成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使人患囊尾蚴病。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人、猪共用水源或厕所管理不到位等导致水源污染,若患者喝了被虫卵污染的水而感染,或者有些民族有生吃猪肉的习惯,食入带有虫卵的猪肉也会导致该病。

  猪带绦虫感染

  因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发生的感染。若因患者恶心、呕吐引起肠管逆蠕动,使肠内容物中的孕节返入胃或十二指肠中,绦虫卵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的感染,称自身体内感染。自身体内感染往往最为严重。

症状

  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感染程度、寄生时间、虫体是否存活等情况的不同以及宿主反应性的差异,临床症状各异,从无症状到突然猝死。潜伏期 1 个月到 5 年内者居多,最长可达 30年。

  

检查

  1.病原学检查:可手术摘取可疑皮下结节或脑部病变组织作病理检查,可见黄豆粒大小,卵圆形白色半透明的囊,囊内可见一小米粒大的白点,囊内充满液体。囊尾蚴在肌肉中多呈椭圆形,在脑实质内多呈圆形,在颅底或脑室处的囊尾蚴多较大,约 5~8mm,大的可达 4~ 12cm,并可分支或呈葡萄样。

  2.免疫学检查:包括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及免疫复合物检测。抗体检测能反应受检者是否感染或感染过囊尾蚴,但不能证明是否是现症患者及感染的虫荷。

  现用于抗体检测的抗原多为粗制抗原,如囊液抗原、头节抗原、囊壁抗原及全囊抗原,这些抗原常能与其它寄生虫感染产生交叉反应,特异性不强。免疫学检查方法,早期有补体结合试验、皮内试验、胶乳凝集试验等,其中有的方法虽简便快速但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

  ELISA 法和 IHA 法是目前临床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最广。但要强调的是,上述免疫学检查均可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除外囊尾蚴病。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及MRI检查对脑囊虫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4.其他检查

  (1)脑脊液:软脑膜型及弥漫性病变者脑压可增高。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和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常正常或略低。嗜酸粒细胞增高,多于总数的 5% ,有一定诊断意义,

  (2)血象:大多在正常范围,嗜酸粒细胞多无明显增多。

  (3)眼底检查:有助于眼囊尾蚴病诊断。

鉴别

  1、皮下结节需要与皮下脂肪瘤鉴别。

  2、颅内病变需要与结核、肿瘤等病变鉴别。

并发症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胎大症等。

  2.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他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也常并发基底部动脉炎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3.眼囊尾蚴病: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有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等,囊尾蚴死亡时,可造成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预防

  预防措施同猪带绦虫病的预防。根据我国目前囊尾蚴病流行的新特点,许隆祺等提出以下 5 点建议:

  1、在囊尾蚴病流行区,采用包括免疫学诊断在内的综合检验方法对猪群进行普查,查出阳性病猪全部治疗,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普查,也可考虑在囊尾蚴病流行区对全部猪群进行普治;

  2、加强肉品检验,做到有宰必检。村或单位自宰自食猪肉都必须进行肉检,一经发现囊尾蚴,应立即处理;

  3、修建无害化厕所,管好人粪便,建好猪圈,实行圈养猪;

  4、在本病流行区,对人群进行猪带绦虫检查,阳性者给予及时驱虫,消灭传染源;

  5、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把好“病从口入”关。

治疗

  有眼内囊虫者必须先行眼内囊虫摘除手术;有脑室通道阻塞的脑型患者,药物治疗前宜先行手术摘除阻塞部位的囊尾蚴,以免发生危险。

  病原治疗

  ⑴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为一种新型广谱驱虫剂,1987 年发现它能有效治疗神经系统囊虫病,由于疗效确切,显效率达 85% 以上,副反应轻,为目前治疗囊虫病的首选药物。

  ⑵吡喹酮:吡喹酮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常用剂量为 40mg/( kg /d),分 3 次口服,连服9d,约 60%~70% 脑实质囊虫病灶消失。必要时1 个月后可重复 1 疗程。

  对症治疗

  宿主的免疫反应是脑囊虫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一些病人由于形成免疫耐受,囊虫在脑内长期生存只引起轻微的甚至没有症状,而另外一些病人免疫反应强烈,导致病灶周围水肿、纤维化、血管炎。其予后及神经系统损害程度与宿主的免疫反应直接相关,而不是由囊虫直接损害所致。

  ⑴、皮类固酮是抗炎治疗的有效药物,适用于囊虫性脑炎和抗囊虫治疗中因虫体坏死所致炎性反应。这时首先要控制脑水肿,可大剂量短疗程静点地塞米松(30mg ·d)或甲泼尼松龙[20~40mg/( kg ·d)]。

  ⑵对有颅内压增高者,宜先每日静滴 20% 甘露醇250ml,内加地塞米松 5 ~10mg,连续 3d 后再开始病原治疗。疗程中也可常规应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以防止副反应的发生或加重。

  ⑶对有癫癎发作的患者给与抗癫痫治疗。

饮食

  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吃生肉,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误食虫卵,烹调务必将肉煮熟,肉中的囊尾蚴在54℃经5分钟即可被杀死,切生熟肉刀和砧板要分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