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囊肿性痤疮

2022-06-30 10:53:11 百科资料

囊肿性痤疮是一种重度(Ⅳ级)痤疮(俗称"青春痘"),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以后形成窦道及瘢痕。

  • 常见发病部位 面部,额部,颊部,下颌部,胸部,背部,肩部
  • 英文名称 cysticacne
  • 就诊科室 皮肤科
  • 常见症状 结节,囊肿,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窦道,瘢痕
  • 又    称 青春痘

病因

  1.内源性因素

  (1)雄激素分泌过盛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青春期男女雄激素分泌过盛是形成"青春痘"的主要原因。雄激素可直接刺激皮脂腺增多,促进毛囊的角化,堵塞毛孔引起炎症,造成粉刺、脓疱、结节甚至囊肿的产生。

  (2)与女性生理周期有关,有些女性在月经来临之前,症状加剧。主要与激素分泌改变有关。

  (3)身体内在疾病或功能紊乱。如胃、肾、肝等脏器病变,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会诱发痤疮的产生。

  (4)精神紧张、疲劳过度、睡眠不足等。

  (5)过食油腻,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甜食。

  2.外源性因素

  (1)长期接触油脂、沥青等。

  (2)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溴等。

  (3)使用某些药物,如雄性激素、皮脂激素、锂剂、硫唑嘌呤、利福平等。

  (4)所有能增加皮肤炎症的因素,如酒精、辣椒等。

临床表现

  好发于面部、额部、颊部、下颌部、胸部、背部及肩部。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以后形成窦道及瘢痕。常伴黑头粉刺、炎症性丘疹及脓疱。

治疗

  1.系统治疗

  口服抗生素,以米诺环素最为常用;中药丹参酮;维A酸类药物。

  2.局部治疗

  外用维A酸制剂、外用抗微生物药物如过氧化苯甲酰、夫西地酸、莫匹罗星、二硫化硒等。

  3.物理治疗

  红蓝光照射、光动力治疗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