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噬菌体感染实验

2022-06-29 19:50:54 百科资料

噬菌体T2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DNA裹在其中。当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时,它的尾部吸附在菌体上。然后菌体内形成大量噬菌体,菌体裂解后,释放出几十个乃至几百个与原来感染细菌一样的噬菌体T2。

  • 中文名 噬菌体感染实验
  • 外文名 Phage infection experiment
  • 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 理论 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含有硫

噬菌体

简介

  噬菌体T2有一个蛋白质​的外壳,DNA裹在其中。当噬菌体T2感染大肠杆菌时,

  它的尾部吸附在菌体上。然后,菌体内形成大量噬菌体,菌体裂解后,释放出

噬菌体感染实验

  几十个乃至几百个与原来感染细菌一样的噬菌体T2。

理论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含有硫,DNA中不含硫,所以硫只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相反,磷主要存在于DNA中,至少占T2噬菌体含磷量的99%。Alf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1952)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宿主菌细胞分别放在含35S或含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就被35S或32P标记上了。然后用分别被35S或32P标记的细菌,并在这些细菌中复制增殖。宿主菌裂解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这些子代噬菌体也被标记上35S或32P。

噬菌体感染实验

  接着,用分别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没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宿主菌,然后测定宿主菌细胞带有的同位素。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所感染的宿主菌细胞内很少有35S,而大多数35S出现在宿主菌细胞的外面。也就是说,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菌细胞后,并未进入宿主菌细胞内部而是留在细胞外面。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后,测定宿主菌的同位素,发现32P主要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所以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DNA。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材料:噬菌体

亲代噬菌体同位素的去向子代噬菌体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32P标记DNA进入细菌体内DNA
有32P标记
DNA分子在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35 S标记
蛋白质在上清液中(留在细菌外部)
外壳蛋白质无35 S标记
噬菌体感染实验

  注 1、噬菌体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所需的原料、酶、场所等条件均来自于细菌。

  2、噬菌体的代谢活动(如蛋白质的合成)是由噬菌体DNA来控制的。

结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噬菌体注入宿主菌细胞内的物质是DNA,释放出来的是跟原先感染细菌细胞一样的噬菌体。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联系亲代和子代的物质。而母本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的荚膜外。

噬菌体感染实验 噬菌体感染实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