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食物

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
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俗称富贵病。
一般在男性身上发病,有遗传概率。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吃火锅时煮过牛羊肉等富含嘌呤食物的火锅汤底中就含有很多嘌呤,所以有痛风的病人应多饮用随低食物来降低尿酸进而防止痛风复发,平时注意忌口。
- 中文名称 嘌呤食物
- 嘌呤定义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
- 分类 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
- 危害 引起痛风
介绍
嘌呤是存在人体内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
嘌呤,各元素含量:C 50.00%, H 3.36%, N 46.65%,英文名称:1H-Purine,熔点:214℃CAS,号:120-73-0,水溶性:400 g/L,分子式:C5H4N4,分子量:120.11
痛风要减少食用高嘌呤食物,尽可能饮用随低食物降低尿酸进而防止痛风复发。痛风应多饮水,人体饮用大量的水后,可将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多运动,加强锻炼,排出人体多余脂肪。
嘌呤主要存在于一些常见的动物内脏,比如说鸡鸭鱼,还有一些鸭肠猪肠和鸭血(这里写的鸭血含量高)中都含有大量嘌呤物质。嘌呤成分较多的就是在用肉炖的汤,和炖肉,以及肉馅中。还有很多水产品中也含有大量的嘌呤,就比如鱼类和螃蟹,龙虾,贝壳。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豆制类产品中也含有大量嘌呤。可以尝试多吃一些碱性食品,比如说蔬菜水果还有马铃薯等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痛风病患者是一定不能吃的。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就是豆制类食品,很多人都以为豆制类食品对身体确实有很好的功效,但是它的嘌呤含量就是需要注意的重点细节。
合成代谢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头合成途径,一是补救合成途径,其中从头合成途径是主要途径。
1.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肝是体内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主要器官,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部位在胞液,合成的原料包括磷酸核糖、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及CO2等。主要反应步骤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然后IMP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AMP)与鸟嘌呤核苷酸(GMP)。
嘌呤环各元素来源如下:N1由天冬氨酸提供,C2由N10-甲酰FH4提供、C8由N5,N10-甲炔FH4提供,N3、N9由谷氨酰胺提供,C4、C5、N7由甘氨酸提供,C6由CO2提供。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特点是:嘌呤核苷酸是在磷酸核糖分子基础上逐步合成的,不是首先单独合成嘌呤碱然后再与磷酸核糖结合的。反应过程中的关键酶包括PRPP酰胺转移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转移酶是一类变构酶,其单体形式有活性,二聚体形式无活性。IMP、AMP及GMP使活性形式转变成无活性形式,而PRPP则相反。
从头合成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部位:嘌呤核苷酸合成起始阶段的PRPP合成酶和PRPP酰胺转移酶活性可被合成产物IMP、AMP及GMP等抑制;在形成AMP和GMP过程中,过量的AMP控制AMP的生成,不影响GMP的合成,过量的GMP控制GMP的生成,不影响AMP的合成;IMP转变成AMP时需要GTP,而IMP转变成GMP时需要ATP。
2.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反应中的主要酶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省从头合成时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例如脑、骨髓等由于缺乏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酶体系,而只能进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3.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IMP可以转变成AMP和GMP,AMP和GMP也可转变成IMP。AMP和GMP之间可相互转变。
4.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体内的脱氧核苷酸是通过各自相应的核糖核苷酸在二磷酸水平上还原而成的。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催化此反应。
5.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①嘌呤类似物:6-巯基嘌呤(6MP)、6-巯基鸟嘌呤、8-氮杂鸟嘌呤等。6MP应用较多,其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可在体内经磷酸核糖化而生成6MP核苷酸,并以这种形式抑制IMP转变为AMP及GMP的反应。
②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和6-重氮-5-氧正亮氨酸等。结构与谷氨酰胺相似,可干扰谷氨酰胺在嘌呤核苷酸合成中的作用,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③叶酸类似物:氨喋呤及甲氨喋呤(MTX)都是叶酸的类似物,能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还原成二氢叶酸及四氢叶酸,从而抑制了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相关疾病
嘌呤(purine,又称普林)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2,6,8-三氧嘌呤)又叫尿酸。
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80%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占总嘌呤的20%,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升以下,女性则不超过0.357毫摩尔/升。
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而痛风又会引起关节肿大。
饮食分类
一般饮食分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
低嘌呤食物。低嘌呤食物是指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的食物。
1) 主食类:精致米面及其制品(面包、糕点、饼干等)、各种淀粉、高粱、马铃薯、山芋、通心粉等
2) 奶蛋类:奶类及其制品(鲜奶、奶酪、酸奶、奶粉等)、蛋类及其制品(鸡蛋、鸭蛋、鹌鹑蛋等)
3) 蔬菜类:青菜类(鸡毛菜、白菜、卷心菜、莴笋、笕菜、芹菜、韭菜、韭黄、番茄 茄子)瓜类(黄瓜、冬瓜、南瓜、倭瓜、苦瓜、西葫芦等)萝卜(白萝卜、胡萝卜等)土豆、芋艿、甘薯、荸荠、甘蓝、橄榄菜、柿子椒、辣椒、洋葱、大蒜、蒜头、葱、姜、木耳等
4) 水果类:各种鲜果及干果,果汁,果酱等
5) 饮料:淡茶,矿泉水、麦乳精、巧克力、果冻等
6) 其它:各种油脂和糖类(本身虽不含嘌呤,但是应当适当选用),蜂蜜、猪血、鸡血、鸭血、海蜇、动物胶或琼脂制的点心及其调味品。
低嘌呤食物可放心食用。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的有:五谷类:米、麦、高梁、玉米、马铃薯、甘薯、面条、通心粉;蛋类:鸡蛋、鸭蛋、皮蛋;奶类:牛奶、乳酪、冰激凌;饮料:汽水、巧克力、可可、咖啡、麦乳精、果汁、茶、蜂蜜、果冻;以及各种水果、蔬菜和油脂等。
中等嘌呤食物宜限量食用。每100克食物中含50~150毫克嘌呤的为中嘌呤:肉类:鸡肉、猪肉、牛肉、羊肉、鱼、虾、螃蟹;豆类:黑豆、绿豆、红豆、花豆、碗豆、菜豆、豆干、豆腐以及笋干、金针、银耳、花生、腰果、芝麻等。
高嘌呤食物应禁忌。每100克食物中含150~1000毫克嘌呤的食物为高嘌呤:
肉类和内脏 牛肝233mg、牛肾200mg、胰脏825mg
肉汤 各种肉、禽制的浓汤和清汤160-400mg
嘌呤对照表
每100克食物含嘌呤30mg以下的常见食物 | |||||
鸡蛋 | 0.4 | 芹菜 | 8.7 | 茄子 | 14.2 |
葡萄 | 0.5 | 青椒 | 8.7 | 豆芽菜 | 14.6 |
苹果 | 0.9 | 蒜头 | 8.7 | 黄瓜 | 14.6 |
冬瓜 | 2.8 | 木耳 | 8.8 | 奶粉 | 15.7 |
番瓜 | 3.3 | 海蜇皮 | 9.3 | 牛奶 | 1.4 |
蜂蜜 | 3.2 | 萝卜干 | 11 | 大米 | 18.1 |
洋葱 | 3.5 | 苦瓜 | 11.3 | 芫荽 | 20.2 |
海参 | 4.2 | 丝瓜 | 11.4 | 草莓 | 21 |
西红柿 | 4.3 | 猪血 | 11.8 | 苋菜 | 23.5 |
小米 | 6.1 | 芥菜 | 12.4 | 麦片 | 24.4 |
姜 | 5.3 | 卷心菜 | 12.4 | 雪里红 | 24.4 |
马铃薯 | 5.6 | 葱 | 13 | 花菜 | 24.9 |
干酪及酸奶酪 | 7 | 菠菜 | 23 | 韭菜 | 25 |
葫芦 | 7.2 | 红枣 | 6 | 鲍鱼菇 | 26.7 |
白萝卜 | 7.5 | 扁豆 | 18 | 蘑菇 | 28.4 |
胡瓜 | 8.2 | 辣椒 | 14.2 | 四季豆 | 29.7 |
核桃 | 8.4 | 红樱桃 | 17 | 猪皮 | 29.8 |
榨菜 | 10.2 | 空心菜 | 17.5 | 栗子 | 16.4 |
胡萝卜 | 5 |
每100克食物含嘌呤30~75mg的常见食物 | |||||
枸杞子 | 31.7 | 黑麦等制成的薄脆饼干 | 60 | 黑芝麻 | 57 |
杏仁 | 31.7 | 火腿(北京) | 55 | 金针 | 60.9 |
李干 | 64 | 豆腐 | 55.5 | 绿豆 | 75 |
无花果 | 64 | 豆浆 | 27.7 | 蒜 | 38.2 |
干酪 | 32 | 菜豆 | 58.5 | 笋干 | 53.6 |
小龙虾 | 60 | 豆干 | 66.6 | 茼蒿 | 33.4 |
鱼丸 | 63.2 | 海藻 | 44.2 | 芦笋 | 23 |
贝壳类(未确定具体) | 72 | 竹笋(生) | 29 |
每100克食物含嘌呤75~150mg的常见食物 | |||||
豌豆 | 75.5 | 虾 | 137.1 | 鲍鱼 | 112.4 |
花生 | 79 | 鹅肉 | 165 | 海带 | 96 |
椰菜 | 81 | 燕麦(全谷物) | 94 | 大麦(全谷物) | 94 |
黑豆 | 137 | 虾蟹 | 81.8 | 猪骨 | 132.6 |
银耳 | 75.7 | 蚬子 | 114 | 猪心 | 127 |
葡萄干 | 107 | 鳕鱼 | 109 | 猪肾 | 132 |
鲍鱼 | 112.4 | 鱼翅 | 110.6 | 猪大肠 | 101 |
草鱼 | 140 | 鱼子酱 | 144 | 鸽子 | 80 |
草鱼 | 140.2 | 乌贼 | 89.9 | 鸡腿肉 | 140 |
吞拿鱼 | 142 | 小羊肝 | 147 | 鸡胸肉 | 137 |
大比目鱼 | 125 | 猪后腿肉 | 160 | 牛排(烤) | 125 |
蛤(生) | 136 | 腰果 | 80.5 | 牛肉 | 87 |
黑鲳 | 140.6 | 鸡心 | 125 | 牛生排 | 106 |
红鲤 | 140.3 | 小牛脑 | 92 | 牛胸肉 | 120 |
鲤鱼 | 137 | 牛肚 | 79.8 | 兔肉 | 107 |
龙虾 | 118 | 牛肉 | 83.7 | 兔野兔 | 105 |
鳗鱼 | 113 | 猪舌 | 136 | 羊肉 | 111.5 |
小牛肝 | 169.5 | 猪后腿骨 | 120 | 紫菜 | 274 |
秋刀鱼 | 134.9 | 鸭肠 | 121 | 烤猪排 | 150 |
鲑鱼(罐装) | 88 | 鸭心 | 146 | 猪排骨 | 145 |
鳝鱼 | 92.8 | 鸭肉 | 138 | 猪瘦肉 | 122.5 |
猪肚 | 132.4 | 羊肉 | 111.5 | 猪脑 | 83 |
干葵花籽 | 143 |
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300mg的常见食物 | |||||
黄豆 | 166.5 | 鲨鱼 | 166 | 小牛肾 | 218 |
香菇 | 214 | 虱目鱼 | 180 | 公牛心 | 256 |
海鳗 | 159.5 | 蛙鱼 | 297 | 牛心 | 171 |
白鲳鱼 | 238 | 小虾 | 234 | 羊心 | 241 |
白鲫鱼 | 238.1 | 公牛舌 | 160 | 猪肝 | 229.1 |
草虾 | 162.2 | 鹿肉 | 105~138 | 猪脾 | 270.6 |
鲢鱼 | 202 | 马肉 | 200 | 猪小肠 | 262.1 |
牡蛎 | 239 | 鸡肠 | 162.6 | 牛肾 | 213 |
鲭鱼(罐装) | 246 | 鸡肝 | 293 | 猪腿肉 | 160 |
鲭鱼(生) | 194 | 牛肝 | 169.5 | 牛脑 | 162 |
鲑鱼(生) | 250 | 公牛肾 | 269 |
每100克食物含嘌呤300~600mg的常见食物 | |||||
鸭肝 | 301.5 | 扁鱼干 | 366 | 公牛脾 | 444 |
蛤蜊 | 316 | 青鱼(鲱) | 378 | 小牛肝 | 460 |
凤尾鱼(罐装) | 321 | 干贝 | 390 | 猪脾 | 516 |
猪肾 | 334 | 白带鱼 | 391.6 | 猪心 | 530 |
小牛脾 | 343 | 沙丁鱼(罐装) | 399 | 公牛肝 | 554 |
沙丁鱼(生) | 345 | 公牛肺 | 399 | 浓肉汁 | 160~400 |
皮刀鱼 | 355 | 猪肺 | 434 | 酵母粉 | 589 |
凤尾鱼 | 363 | 蚌蛤 | 439 |
每100克食物含嘌呤600mg以上的常见食物 | |||||
羊脾 | 773 | 小牛颈肉 | 1260 | 白带鱼皮 | 3509 |
鲱鱼属小鱼(熏) | 840 | 小鱼干 | 1538 |
参考资料